其实不仅全村人对晏旭没信心,就连大婶子也没有,且更不相信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什么紧急挣银的法子。
她摸摸袖袋,紧了紧,犹豫过后摸出内里的几十个铜板,塞进周氏手里。
“明日你们不是就要去县里?跑吧,别再回来了。”
周氏本能地接过,并攥了攥铜板。
晏旭则赶紧将铜板抽出递还给大婶,再冲大婶鞠了一躬,什么也没说。
看着他黄瘦小脸上的坚毅表情,大婶收起铜钱,叹着气、摇着头,无奈离开。
而周氏站在那,咬紧的下唇并没松开,眼神茫然着。看得晏旭不用猜都知道,她是真的在盘算着如何逃跑。
可哪有那么好跑?就现在用的身份文牒,都是周氏被赶出王家时,用私藏的几乎所有身家换来的。
而不跑?又能怎么办?
“母亲,旭儿饿了。”晏旭用这样的法子,让周氏回了神去灶屋做饭。
他自己则回去小屋,换下湿衣,一边翻书,一边自顾琢磨起来。
靠自己去山林里挖草药行吗?一边治自己,一边拿去卖钱。
不是不行,但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不敢亦不能深入山林。而偏近些的,不是已被别人挖完,就是不值钱。
那靠为人抄抄写写呢?
晏旭揉了揉手腕,看着自己模仿不像的适龄字体,头痛一息。
帮人写好了吧?容易被当成妖怪。帮人写差了吧?谁要!
何况费劲巴拉抄一本书才十至十五个铜钱,远不及他吃的一副药钱。
就算他写字作画拿去卖,没名没气还不够墨钱。
那做些吃食去街头贩卖?他前世就是这么干的。
可时至百年后,以往的那些吃食都已经被人精益求精,他也没心思、没财力、没精力再投入去研究。
十日啊,貌似话说太满了。
而随着书册越翻越多,他发现自己还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百年过去,虽然基本要考的书籍内容没有变,但随着一代代的文豪大儒诞生,便有了更多的释义与解义。
原主的这些书,全是周家人自己的手抄本。其中虽然都写满了周家人理解的释义,可周家人也已被流放到更荒僻之地九年。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与时下要考核的脱了节。
过去的,都已被考繁;当下的,他一无所知;未来的,他更无底蕴猜测。
这个童试,要如何考?
考不过,明年再考行不行?
周家人已快撑不住了,明年万一死去几个算谁的?
晏旭思来想去,点上油盏,端回装有沙子的木盘,开始一遍遍尽可能将周家人的释义,抄记、求新。
这一夜,油灯就这样伴随着他偶尔的咳嗽声,一直亮着。
黑暗中的周氏,亦辗转反侧,难以安枕。既为儿子的努力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