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袍,绣春刀。
在朱祁镇登基之前,明朝官员最大的恐惧,就是朱元璋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打造出的封建王朝堪称登峰造极的情报机构,无孔不入的锦衣卫!
上至应天,下至州府,锦衣卫的探子无处不在。
路边的商贩可能是锦衣卫,田埂中的老农也可能是锦衣卫,甚至各个大臣府中的仆役,管家,也特么有可能是锦衣卫!
在这种极其恐怖的渗透能力下,大明的官员人人自危,晚上睡觉都害怕阴影处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端的是官不聊生,哀嚎遍野。
哪怕在这种高压氛围下,洪武年间的各位“国之栋梁”,依旧折腾出了郭恒案,南北榜案,其气焰之嚣张,态度之跋扈,和皇权对抗到底与祸祸百姓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朱元璋当然也不会客气,光一个郭恒案便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令的六部官员为之一空。
这些大案,要案的开端,基本上都是锦衣卫上奏,朱元璋下令彻查,进而逐步发展成席卷整个朝堂的清洗。
是以在文官口中,锦衣卫这个组织的存在是邪恶的,是不能被容忍的。
朝堂诸公都是忠良贤能之士,怎么能搞出来如此不体面的组织,监视满堂公卿呢?
甚至还有人搬出了“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圣人学说”,试图让朱元璋解散锦衣卫。
纯纯放屁。
那特么有锦衣卫的监督,这群官员都敢玩命捞钱,中饱私囊,搞得朱元璋不得不将反腐作为洪武朝的首要任务。
要是没了锦衣卫,明朝怕不是又要步宋朝的老路!
官不聊生?
那就对了!
这群文官过得不好,大明的百姓才能过得舒服!
只可惜,得位不正的朱允炆上台后,“建文三忠”大开历史倒车,不光搞出了入土许久的“荐举制”,还隔三差五就给文官涨工资。
包括后期上台的各位阁老,也是变着花样,兢兢业业的给百官谋福利。
只不过这种事情,太不体面,史书上当然不可能大书特书,甚至还给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