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场馆内,悠悠坐在林川的身边,发现林川脸上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我再看看。”
林川的目光落在场馆内的大屏幕上,上面显示出‘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的全貌。
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小巧精致,造型端庄,线条流畅,瓶身玲珑剔透,雕刻了精美的缠枝莲纹,构图巧妙,使得莲花的优雅与缠枝的灵动完美结合,缠枝花纹葳蕤繁复,茂盛而充满生机。
光从外观纹饰来看,这只玉瓶不像仿品。
但是,林川在它的身上失过手,对它的了解要更加的深刻,就像是总编张一星之于那只斗笠碗一样。
栽过的坑,总是会令人印象深刻。
深爱而不得的白月光,就会镌刻在青春的记忆里,无法抹去。
这只玉瓶,难就难在它的工艺上。
它的胎壁极薄,最薄处的厚度,约为一毫米,如同蝉翼一般,制作成功率不高,保存起来极为不易。
由于其薄如蝉翼的特性,它的瓶身透光性就极好,从而使得整个薄胎玉瓶在光线中,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光影。
而想要仿造它,呈现出经历了上百年风雨洗礼的状态,必须要把一个雕刻完整的现代缠枝纹薄胎玉瓶,用中药浸泡,进行做旧。
而一旦这样做了,就会改变它的自然沁色形成的独特光影。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光影。
林川就是在光影上无法复制,因为它的可控性微乎其微,仿得再像,在透光光影上总会有差别,几乎没有办法复刻。
屏幕上那只‘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便是如此的问题。
当然了!
除了林川,也几乎没有人能看出这个问题。
“也许是投影的问题,待会再亲自到它面前看一看。”
林川低喃了一句。
“林川,你刚才说这只壶怎么了?”悠悠眨了眨眼睛,笑问道。
林川沉了沉气,解释道:“这是一只玉瓶,这次的交接仪式把它称为‘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苏州玉雕薄胎工艺,对了,跟《逃出大英博物馆》的那盏薄胎玉壶是一样的工艺。”
悠悠恍然大悟:“难怪听这个名字这么熟悉。”
很快,交接仪式完成。
足足27件海外回流的文物,被陈列在场馆内的各处,供与会者参观,欣赏。
场馆内,有大半的人都是古玩圈内的大师、专家、有名的收藏者,27件文物一经开放参观,都纷纷想去‘一度芳容’。
老白为了不妨碍林川和悠悠,他自个鉴赏去了。
人潮涌动,悠悠跟着林川往那只‘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而去。
薄胎玉瓶的展区,人很多。
因为,在回流的27件文物里,它的价值足以排进前三。
悠悠紧紧挽着林川的手,像是一只乖巧的小猫,眼巴巴地跟在林川身边。
‘清代中华缠枝纹薄胎玉瓶’被放置在一只立柱式的玻璃小柜里,旁边配备了两名安保人员,参观者可以隔着50公分的距离参观。
“不要拥挤,不要拥挤!”
“后面的参观者,不要着急!”
“文物非常珍贵,不要拍照!不能手碰!”
还有六名安保人员在维持参观的秩序。
实际上。
参观的这些所谓的古玩大师、专家,还有个人收藏者,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素质,甚至并没有什么秩序感,反而,他们眼里多半是炽热,插队挤到前排的,不在少数。
林川和悠悠老老实实排队。
前面的参观者终于舍得离去,后排人都又涌了上来,等了好几茬,终于轮到林川走到前排,‘薄胎玉瓶’的芳容,映入林川的眼帘。
“好漂亮呀。”
悠悠看着玻璃柜里的薄胎玉瓶,惊叹道。
“你要是有青海碧玉,我可以帮你做一个。”林川笑了笑。
“伱真会呀?”
悠悠眨了眨眼,笑道。
林川摸了摸鼻子,嘀咕道:“这次应该能成功。”
“林大作家,我们又见面了。”
这时。
林川的身旁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说话者,正是胡书。
“胡先生,真巧。”
林川转头看去,略微有些诧异,礼貌地笑了笑。
悠悠则在一旁认真地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