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处置还显得有些稚嫩,但五千人的大军还是井井有条的到达了许昌。
“我本以为李侯世家贵胄,不事庶务,今见李侯行军之法,才知英雄出少年,即使是我独立领军,也不能比李侯做的更好了。”
骑在马上遥遥望见许昌以后,蒋益非常佩服的对李元徽说道。
松了一口气的李元徽此时心下大定,到了许昌,有城墙可以依凭,就不用担心夜袭,埋伏等突发状况。
心态放松很多的李元徽也笑着回到:“我在平杨巡之乱时,在高阳王幕府为记室,受庞镇西所教,得以掌握行军要诀,如今也算是派上了用场,好在有蒋参军在,一路提点,这才没什么差错。”
“李侯客气了。”
年少成名的武将,多为悍勇之辈,这种人蒋益见得不少。还都是出身高门,多是盛气凌人之辈。但一个还不满十五岁的武将,却能耐得住性子,能将军中庶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一路军纪严明,整齐有序,光看这一点已经超过很多军中将领了。
大军赶到许昌,许昌县令郑世安望见大队骑兵掀起的烟尘,初时还以为是贼军犯境,后来好到这支兵马全都是骑军,且队列整齐有序,又望见旗号,这才知道是大燕官军来了。
等到兵马赶到城下,李元徽将勘合和军令附上吊篮验证过后,郑世安才开门出城迎接。
“不知李郎将当面,得罪之处万望海涵,实在是身负守土之责不敢懈怠。”
郑世安出城之后,拱手致意。
李元徽也清楚对方完全按照程序做事,因此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抱拳还礼道:“郑县尊不必多礼,我奉卫王之命前来许昌驻扎,防备瓦岗军逃窜,郑县尊也是勤于王事,何有冒犯之说?”
李元徽率军进了城,接风宴上一叙出身,他与这个郑县令还是亲戚。
郑世安出身荥阳郑氏,是李元徽长嫂的族兄,两人还是同辈。
因此称呼也就变成了“郑兄”和“贤弟”。
这就是世家门阀,盘根错结,一叙出身,就没有攀不上的关系。
在了解许昌周边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