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到可能是因为攻-5,但是不一定能确定,毕竟为了材料找到自己也是有可能的,自己在外的名声,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这个。
“是这样,前几天,我们收到了防工委转发的一封邮件,里面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启发,但是有的东西有点简略,我们不太明白,所以就冒昧过来拜访你,请你指教指教。”
这话高振东可不敢当啊:“肖总您这就太客气了,这我可当不起。有什么需要我进一步说明的,您尽管说。”
“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一个使用上的问题。”听起来问题不多。
“嗯,您请说。”
“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翼身融合这个技术。”
高振东有点懵,这东西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啊。
这就是他先入为主了,他对翼身融合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所以觉得一看就懂。
但是很多时候只看字面意思,或者只是听到发音,还真理解不了,多音字、多义字可太多了。
“翼身融合啊,是这么回事……”
看来肖总非常严谨,高振东心下佩服,把翼身融合的概念、优缺点都给介绍了一遍。
听完高振东的话,肖总点头沉吟,原来是这么回事,然后他就在脑袋里开始粗略的估计和计算。
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这东西是真的好。
容积,阻力,升阻比,都有好处,不过对于机体刚度带来有利影响这一点,动静会有些大,设计得当的确能减少机体重量,但是麻烦就出在这个设计上了。
来都来了,肖总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高总工,那对于如何在攻-5上具体实现这个翼身融合,你有没有考虑?”
高振东还真想过:“我看过攻-5的主体结构设计图,倒是的确有一些考虑,但不成熟。”
“哪里哪里,我们对这个完全没有接触,还是希望能听到你的意见。”
“那我就随便说说了,我有三种考虑。”
三种考虑?你这叫不成熟?
带着“挖到宝了”和“你在胡说什么”两种心情,肖总和随行人员打开了笔记本。
“第一种比较简单,在机体的主承力框上,机翼上下或者上方的位置增加曲线填角构件,用这个曲线填角构件支撑翼身融合曲面。同时在机翼前方增加边条翼,改善气动性能的同时,也能增加翼身融合的过渡和长度,在机翼后方,原有的根部平直填角改为弧形过渡,可进一步加长融合部分的长度。”
加长融合部分的长度,带来的容积的增加可不只是线性关系,而是三次方的增加。
高振东画完,补充道:“这个方案相对来说对机体主承力结构改动最小,比较容易实现,当然坏处也有,比如机翼拆装的维护口就得考虑好了,而且机翼是类似插进一个槽或者半边槽里,对于机翼翼面和这个槽之间的密封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处理。”
看着高振东在纸上画的示意图,肖总的疑问反而多了起来,这边条翼是啥?改善的是什么气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