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念及这句古话,赵与莒微微一笑,拿起手中鹅『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一个“船”字。
近来他得到的消息,与这句古训却大相径亭,可以说,这几日里,他可谓喜事不断。先是新庄子建好,接着又是刻钟制成,还没来日,胡福郎便带着七八个人回到郁樟山庄,如今,便坐在他面前。
他带来的人中老的老少的少,年纪最大的已经超过七十,虽说看起来还是耳聪目明,腿脚上却极是不便。若不是一路乘船而来,赵与莒很怀疑这位老人是否能平安自泉州出来。
来的人尽数姓胡,这倒与胡福郎颇有些缘份,想到这里,赵与莒又在纸上写下一个“胡”字。
那日胡福郎至『毛』家船场出来,迎面便遇着一个半大的小子,约是十四五岁的模样,指着他破口大骂。胡福郎极是惊讶,自忖与这小子从不相识,无缘无故地他如何敢骂自己。
他来泉州也不是孤身一人,带了两个本家的伴当,当下便有一个去揪住那小子,拉扯之间,那小子才明白胡福郎不是『毛』家船场的人,原是他骂错了。那小子虽说是莽撞,倒不是个死皮赖脸的货『色』,当下便要与胡福郎磕头陪罪。胡福郎不为己甚,只是多问了几句才知事情原委。
这小子也是姓胡,家中百余年来都在泉州造船,倒是船工世家,他父兄原本皆在『毛』家船场里做活,因前些时日一起事故不幸遇难,『毛』场主见他家只剩老弱,竟给了几贯钱钞便将他家自船场赶了出来。胡家有老有小,唯独少了中间的顶梁柱,自是不肯依从,他家虽说只是船工,却也有些亲朋故友,少不得去找『毛』场主分辩。
可此时规矩便是如此,『毛』场主将他家打发出来,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刻薄寡恩,却无碍于国法。闹得后来,便是胡家的亲朋故友也没了耐『性』,只有这半大的小子每日还去『毛』家船场厮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