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许多炼铁的办法,可以说是理论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却是零,所以一些实际的问题还是要罗丙辰来回答的。
“启禀太爷,这座高炉一天大概可以出一千斤左右的生铁。”
“出不了熟铁吗?”
“这、这要看运气了,因为温度等原因,小人无法保证一定可以炼出熟铁来。”
罗丙辰担心李唐对自己的能力不满意,于是急忙又说道:“不过小人的本业是铁匠,而且是祖传三代都干铁匠,祖上传了一些炼铁的把式,所以炼出来的生铁也勉强凑合能用。这两年下来,小人又悟出了一些窍门,在昌化县和周边几个县,都是有些小名气的。”
李唐点了点头,随后便在院子里四处看了看。
只见院子的另一侧地上,一字排开挖了几个大坑,每个坑边都立着一根高大的十字木杵,据罗丙辰介绍是粉碎矿石的选矿坑。
在旁边还有一排低矮的砖窑,里面木柴堆得满满的,这些便是炭窑用来备木炭的。
在这个不算大的院子里,二十六个铁匠伙计已经被罗丙辰分派好了各自的任务,碾矿、烧炭、背运矿石、锻打铁料等等,众人各司其职。
李唐看完一圈之后说道:“花银子直接购买铁料不是办法,日后本县会通知张家,采买矿石回来,你这边要开始自己炼铁打造各种兵备了。”
现在张家买回来的铁料,质量还不是很好,就要每百斤一两七钱银子,如果算上脚费等成本,每百斤的开支要增加到一两九钱银子,因为大部分的生铁都要跨海从雷州府运来,所以花费很大。有这么大的成本,还不如买价钱更低的矿石自己冶炼。
罗丙辰急忙答应,不过还是提出,以现在铁冶所的人力和规模,自行炼铁打造兵备的话,产量不会很高的。
这一点李唐自然明白,现阶段够用就好,等自己的势力再大一些,自然会扩建这里,大幅提升产量。
随后李唐便盯着铁冶所唯一的一座高炉,此时素有“广东徐霞客”之称的学者屈大均还未出声,他的《广东新语》自然也没有成书。
不过李唐却记得穿越之前看过的一些内容,其中就提到的明末广东佛山的冶铁炉:“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铁冶所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看来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