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已经平定山东,南征大军已经平定浙东,正移兵福建,水陆大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
在一片捷报声中,朱元璋手下的文武大臣陷入狂欢,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了,终于不再担惊受怕了,终于可以谋划加官进爵了。
文武大臣在估算自身的经济、军事和元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元军将领只顾内讧打自己人后,便一致认为荡平天下、一统华夏指日可待,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在推算完结果之后,他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准备着下一项事宜——劝说朱元璋登基为帝。是啊,他们背负着造反的包袱,苦战了十几年,天天担惊受怕,为朱元璋打工了十几年,为的是什么?
无非是为做大官,拜大爵位,封妻荫子,享有数不尽的田地庄园、美妾奴仆,拥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舒舒服服地过着上等人的日子。
如今,这个日子终于要来了。一旦吴王朱元璋升一级做皇帝,那么他们这些臣子也可以进一等做新王朝的王侯将相。君臣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岂不快哉!
而朱元璋之前听从了朱升的话,猥琐发育“缓升王”,隐忍了好久。如今,朱元璋地盘大了,实力强了,一统在望,天底下再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了,便再也熬不住了,也不装了,立刻要过做皇帝的瘾。
如此,在前方将士的砍杀声中,后方的君臣同心同德,在应天城中商量着化家为国、登基为帝的开国大典。
既然是登基当皇帝,那自然要有一定的章法和流程,不能说随便找个日子披块黄布就当皇帝了。所以,需要依照着古时的礼法,依照以往正规王朝更替的登基仪式,不然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好收服民心。
按照以往的规矩,开国皇帝需要臣子劝进三次,然后推让三次,才能登基为帝的,不然显得太草率了,也显得要当皇帝的人没有半分的谦让和胸怀。
至于劝进的文章都是照本宣科的陈词滥调,无非是总结下新皇帝救济百姓于水火之中,是多么雄姿英发,是多么天命所归,是多么深得民心。
文官首长中书省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奉表第一次劝进:“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