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计划的第一步便是称王,因为称王之后可以开府建牙,名正言顺地给手底下的将士们进行封赏,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扩大在将士们和老百姓中的影响力,进而为下一步称帝做好打算。
如今名为大宋皇帝的“小明王”已经落入朱元璋手中,对于朱元璋的命令早已是言听计从。所以,称王这件事对朱元璋来说很简单,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只要朱元璋写好一道封王的圣旨送去“小明王”那里盖印,称王这件看似对一般人来说神圣的大事就完成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称什么王才符合朱元璋如今的身份地位和地盘范围,如果自封一个虚名的小王,那么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任何的意义,如果自封一个“秦王”“齐王”“晋王”“楚王”“赵王”,又和自己的地盘八竿子打不着。
东边的张士诚在九月时已经自立为吴王了,尽管名号不错,但是和其地盘范围不是特别符合。因为朱元璋占据的应天城才是一千多年前东吴孙权的都城,而且在几年前应天城一带就留流传着两句民谣:“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所以,为了应和这两句民谣,以及和东边的张士诚争一口气,朱元璋最终决定也要称吴王,非要和东边这个死盐贩子张士诚争一争长短,比一比谁才是天底下最靓的仔!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城自立为吴王,设置文武百官,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以徐达为左相国,以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自此,朱元璋发布的号令告示,均使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
这下在并不遥远的太湖东西两侧,便同时有了两个吴王。为了区分东西的两个吴王,老百姓便称张士诚为东吴,称朱元璋为西吴。天底下所有人均拭目以待,看最终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朱元璋军队的服装原先只是用红布做记号,士卒们穿得五颜六色,远看就像花蝴蝶一样,甚是不雅观。所以,朱元璋在称王之后,将军队着装进行了统一,规定将士们战袄、战裙和战旗都用红色,头戴阔檐红皮壮帽,背插猛烈二字小旗。
在攻城时士卒们换装拖地棉裙,因为其外形虚胖,寻常箭矢射不进去。原来部队的箭镞开头都是铜制的,现在朱元璋发达了,拥有自己的铁矿,便通通换成铁制的。此外,朱元璋还命令部下大批制造铁甲、火药、火铳、石炮,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
二月,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征伐武昌,打算一举荡平两湖地区。但是,没想到陈友谅儿子陈理自知不敌,在朱元璋大军还没兵临城下之前,便主动请降了。朱元璋在接受陈理投降后,在武昌设立湖广行中书省。
到年底时,朱元璋率军荡平了两湖地区所有的反抗势力。自此,原来陈友谅的疆土,汉水以南,赣州以西,韶州以北,辰州以东,都归朱元璋所有。此时的朱元璋今非昔比,已经具有了将牌桌上所有对手掀翻在地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