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这些人,成为南洋的一大难题。

    刘铭华、李明轩等领导人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对情节严重的1000多人判处死刑,剩下的30万人,收押起来,处以劳动改造。

    此时的南洋正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利改造、修路等,这些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李明轩正愁找不到人呢,这就送上了门。

    而这些人正好赶上了这个机会,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南洋政府对这些人的判罚都是顶格处罚,最低的年限为 10 年,上不封顶。

    可以想象一些情节严重的反动分子,未来一生都要为南洋的建设发光发热。

    李明轩尝到甜头后,更是下发了政令,未来的监狱都要负责一些南洋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监狱中的犯人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赎罪。

    他认为,这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让犯人们通过劳动改造,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

    在李明轩的政令下,以后的劳改犯开始了艰苦的劳动,要挖掘土地、铺设道路、修建房屋等各种体力劳动。

    为了让犯人们积极改造,南洋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对于情节较轻的罪犯,可以通过劳动来减免刑期。

    而对于那些情节较重,比如被判无期徒刑等不能减免刑期的罪犯,也可以通过劳动表现来调整他们的工作强度,比如从重体力劳动改为轻体力劳动。

    这样一来,在各种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南洋的各项基础建设在这些劳改犯的积极参与下,有条不紊地建造起来。

    随着动乱被平复,南洋的治安情况逐渐好转,虽然还达不到路不拾遗,至少晚上,居民可以无忧无虑的出门逛街了。

    现在,动乱分子已经被清理,南洋国内剩下的土著都是比较温顺的。

    对于这些人,刘铭华有信心在5年内全部同化他们,让这些土著完全接受中华文化和价值观,这时实现南洋的真正和平与稳定关键。

    到那时南洋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