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特别复杂的心态,强烈对抗,却又在骨子里离不开。如果安南上皇用一个体面的方式,向鞑子投诚,安南上皇觉得,自己是能够接受的。青史上名声也不算坏。
但而今走到了这一步。
国何在?弃于敌。
家何在?不忍言。
军何在?死阵前。
民何在?填沟壑。
他似乎忽然发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有的只有他自己。
每一个人只拥有自己的时候,那么自己的尊严与感受就分外重要。
他不想投降。
就当是他由奢入俭难,当管皇帝的人。宁可去死。也不愿意给人当狗。
只是他的理智却告诉他。事情不能做绝。
要留一线联系。
所谓斗而不破。
他即便心中再愤懑。也仅仅是请陈庆余出去。
陈庆余离开之后。正想去找自己旧部。就见一辆马车停在陈庆余面前。
这是一辆云南造的马车。
云南造骨架,上面有安南能工巧匠做得车厢。一般来说,需要从云南定制。这不便宜。更不要说,一路败退下来,多次丢盔弃甲,各种物资都丢了。单单陈庆余断后的时候,一把火烧了不知道多少船。就为了阻挡追兵。
现在能拿出这样马车的人,定不是寻常人物。
陈庆余心中忽然一动,暗道:“陛下,看来不是我背叛你。是你众叛亲离。”
他还没有从清化宫殿里出来,消息已经传开了。
而很多人的反应与安南上皇是截然不同的。
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一点或许不够透彻。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是一个人都会爱惜的自己的生命。但是普通百姓一无所有,根本不可能用其他东西来交换自己活下去的可能。
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起武器,给自己争一条命。
而有权力与财富阶级,就不一样了。
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筹码。
在面临死亡威胁之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自己手中的这些筹码来换自己的性命。
而且很多时候,敌人要的其实也不是某些特定人群的性命,而是这些人手中的筹码,或者其他东西。
双方就有妥协的可能。
而今就是这样的。
安南抵抗战略面对鞑子大屠杀,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无数安南陈氏的高层,也在想自己的未来。安南上皇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其他人未必有了。
正如陈庆余之前分析那样。
很多安南权贵其实愿意付出一些代价,来换取自己活命,已经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的巩固。而阿术也愿意保留一些安南人,为他维持安南的局面。以及供应军需粮草。
但是双方需要一个能够互信的中间人。
陈庆余心忽然觉得:“今日之事,似乎不难。”
“上皇,已经不是清化城之主了。”
*******
夜里。
安南上皇跌坐在床上,双眼通红,愣愣发呆。心中不住的再想策略。他不甘心就此失败。
“难不成,我真要给汉王称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