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缅甸风云
李鹤很早就感觉这个思潮了,但是他并没有向虞醒禀报,原因很简单,他在对外情报上一手遮天,百万贯的钱,说砸就砸。封疆大吏也不过如此了。
他再插手云南内部事务,找死就不是这么找的。
而且云南本土派也不成气候。连一个上得了台面的人物都没有。不值一提。
最重要的是,李鹤其实不确定虞醒内心中的一些想法。
以云南一隅敌中原,成败如何?李鹤自己也说不清楚。夜深人静的时候,李鹤也常常问自己。只是他常年在敌占区,见惯了人间惨事,自然心硬如铁。
不管成败。干就完了。
大丈夫,死者死矣,夫复何言。
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与意志,他完全可能坐镇云南遥控指挥各地情报点。
也没有人说他什么。
李鹤也不确定虞醒的心思变了吗?
会不会想在云南安稳享受荣华富贵,将云南这个基业传之子孙,为西南王?还会继续与鞑子奋战下去吗?
前者,唾手可得,后者,却很难看见曙光。
而今他不怀疑了。
“公子,从来没有变过。是我变了。”李鹤看着虞醒,目光中似乎看到几年前的虞醒,两个身影慢慢重合。心中暗道:“变得多心了。”
之前李鹤做这一件事情,本质上是想取义军人丁,补云南人口。
而虞醒想做的是,在鞑子后方造一个流血不止的伤口。
对于虞醒的计划,李鹤并不做评价。
听起来似乎不错,但真能成功吗?说不好。
这里面变数太多了。李鹤很难做判断。
但是有一天,他看得分明。
虞醒这样走下去,或许真的能有一天,马踏大都城。
“殿下,钱怎么办?”
“钱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大概不知道,从入主昆明到现在,一共冶炼了一千多万斤铜,如果全部铸钱,大概有八九百万贯。更不要说,今后这个数目还会更多,大抵一年能铸钱一千万贯。”
“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花钱。”
铜矿开采,已经陷入瓶颈了。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人力瓶颈,矿场作业面的瓶颈,火药使用的瓶颈,等等。
倒不是说,不能扩大生产。但是明显不划算了。
云南铜矿众多,开采也多,但是真正大规模开采是在清代,一年一千多万斤,最多的时候一年近两千万斤。
元代的铜矿更方面开采,很多矿脉都是露天的。之前投入多少就能产出多少。而今现在,昆明附近,易门,寻甸,东川几个大铜矿,已经接近饱和了,再投入资源,也开采不出来多少。想要爆产能,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新铜矿。奈何,新铜矿开发,移民,修路,都需要投入不少。
从虞醒的角度来说,这明显不划算。
虞醒已经开始着手对用钢铁铸造火炮了。如此一来,去除这个用铜大项。大部分用来铸钱。是明显过剩了。
虞醒自然要将人力物力转移到其余部分中。这也是他从矿工上转移出一些人去修路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