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嘛……老刘说还得测试一段时间……”
“那如果通过测试了,产量如何呢?”
“额,不太清楚……”
“那长什么样你应该知道吧?”
“这个吧……暂时,还不了解……”
“合着你这次跑高村一趟就是当了回运输队长呗?”
“我有什么办法,我先是急蒙了,后来又是毒气弹的事,哪顾得上其他?”
“反正离约定的日子也没多远了,到时候不就全知道了?”
众人齐声:“切……”
与此同时,在石头桥村兵工厂的朱涵已经在着手为下一阶段的计划做着准备。
说实话,才一天朱涵就已经开始怀念战斗的日子了。
倒不是说他觉了什么战神血脉啥的。
单纯是因为打仗的时候自己用不着啥事都亲历亲为。
现在一回来,无数烦心事又都找上来了。
其中最大的困难居然是之前除了朱涵之外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人。
因为要提高产量,原本钢厂那一炉两吨的小平炉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建新的高炉要人,建成了想要投产还需要人。
为了炼钢,炼焦厂也得扩大生产,还得要人。
光是提高两个加工厂的生产能力只是一方面,原材料供应也得有保障吧?
不光煤矿、铁矿,硫和硝的消耗量也在稳步上涨。
这还只是初级产品的生产。
来到兵工厂这边。
别说本身就不够用的铣床、镗床、齿轮加工机床。
钻床、磨床、刨床、拉床、锯床和螺纹加工机床没有也很难受。
更别说多功能合一的车床;能极大提升生产效率的大型冲压机床;还有劲大到能将钢铁当面团揉,而自身也有三层楼高的锻压机床了。
就这,还是在没建立精铸工艺生产线的情况下。
但别说近代工业了,就是21世纪的现代工业,精铸技术也是整个金属加工产业中超级重要的一环。
这一百多年唯一的进步就是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其他的基本上就没变过。
所以精铸产线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并且在用人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朱涵又力排众议,坚持分出了一大伙人,在一公里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不小的厂房。
这一下又在机床生产线里划走了不少产能作为他用。
左支右绌的情况工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纷纷献计献策,遇到问题能不麻烦朱涵就尽量自己解决。
虽然有时候他们所用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解,但确实帮朱涵解决了近三成的问题。
自然,有好的建议也会有不那么好的。
比如说居然有人建议把那两辆炸坏了的汽车融了,稍微缓解一下钢材的不足。
给朱涵弄得哭笑不得,于是亲自给他说了一段贯口:
“咱都先不说什么悬挂,传动轴,轮胎一类的东西,单说一个发动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