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林小乙打听到的消息,死的是郝监院……”
家中,狄进和狄湘灵对坐,表情无奈。
正如后世的学校一样,古代的书院除了教书先生外,还有不少职务,比如直学、掌书、掌祠等等,甚至有的大书院还有医瑜,也就是校医,负责为学生看病。
其中两个位置最重要,一是“山长”,即书院的院长,一是“监院”,即教导主任。
宋朝的书院,推崇教学与行政合一,山长多由著名的大儒担任,比如范仲淹做了应天书院的山长,朱熹则先后主持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的教务。
而监院负责的,则是书院的管理和财务,稽查学生的品行,到了明朝,教学与行政分开,监院甚至成为了书院的行政首脑,头号人物,山长只负责学术和教学。
现在死的人,就是晋阳书院监院郝庆玉,昨夜遇害,今早发现了尸体。
偏偏狄进要进学,负责审核的就是此人。
事情已经发生了,狄进开始考虑解决的办法:“大伯信中提过,书院山长年迈多病,正在休养,院中事务都交给这位监院负责,现在他一出事,恐怕人心惶惶,还真的挺难办……”
狄湘灵鼓励道:“六哥儿,你打小就聪明,又勤学苦读,不见得要靠那些书院里的先生……”
狄进并不盲目自信:“地方解试,我倒是有些把握,礼部省试,想要一次考中,希望实在不大,唯有迎合风气,投其所好,偏偏西昆体我所涉不多,因此书院进修,才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现阶段的科举风气,欧阳修那样的才华,都两次落榜,最后被同乡的晏殊看重,成了礼部省试第一,由此还传出些闲言碎语,比如包庇偏私之类的……
等到西昆体盛极而衰,又矫枉过正,出现了太学体,不再追求华丽的文字,用词变得怪诞晦涩,追求让人难以理解的高级感。
正因为不喜这类风气,倡导古文运动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一众文坛大佬,才希望改革科举,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改革的成果,便是赫赫有名的嘉佑二年进士榜,两宋第一龙虎榜。
简单的说,西昆体、太学体、古文运动,正是仁宗朝前、中、后三个时期的文坛风向。
所以狄进的思路很清晰,现在是天圣三年,就学西昆体,如果穿越到庆历年间,马上去整太学体,等到嘉佑年间,那时候终于能说人话了~
别问,问就是跟风。
这没什么好羞耻的,科举本来就是一门考试,没必要将它跟学问的高下,完全划等号。
不然的话,欧阳修怎会考三次才考上,柳永考了一辈子,最后年老才被同情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