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队的鬼子来了!
大家想躲,老兵静静的拉开了抢拴,上上刺刀:“不必了,太迟了。”
出去采花的铃铛,拼了命引开鬼子。她吊在悬崖上躲开了鬼子的搜索,却再也爬不上去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僵直了,她哭喊着:“妈妈,妈妈”
然后,坚持不住,坠入了山崖。
因为没人知道她的名字,打那以后,大家就叫她花儿。”
……
林有成放下笔,他不是写不下去了,他只是心里有些难受,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样虚构的,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还要更为残酷。
不知为何,这一刻,林有成很想带自己几个萝卜头去京城的长城上走一走。
虽然说他已经在京城买了四合院,但是他还没有带萝卜头们去京城,也没有带萝卜头去看一下那长城。
现在看着面前的稿子内容,林有成仿佛听见了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对妈妈的哭喊,眼前仿佛看见了昏黄光线下的塞外长城,攀爬的少年土八陆。
长城、大地、崇山峻岭和河谷,似乎中华民族就像这些一样,即便面对时代的洪流和变迁,终归仍然能存在和延续。
林有成很清楚,为什么这些仍然能存在和延续。
其实在这篇《战争子午线》里面写得很清楚,又或者说是不仅仅是《战争子午线》,还有前面的《风声》和《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已经写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延续。
林有成知道自己现在写得这篇《战争子午线》,原本电影是冯晓宁导演执导拍摄的一部相当经典的战争题材电影,讲述了长城上十三名从北平奔赴根据地的学生与护送他们的四十七名八路军被围,青年们在一场石块对机枪的无望的搏斗中倒下,只有一个护士生还。芦苇中隐藏着一支被冲散的担架队,能走的只有一位老军医和一位刚从文工团来的女孩。乱枪中,垂死的通讯员掏出一份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