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凤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中国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但一夜之间,中苏交恶,大部分的技术资料并没有到手,到手的资料也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究竟中国能否造出米格-21飞机,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能!照猫画虎也要造出来!

    这是一段痛苦而伟大的日子,忍受着自然灾害带来饥饿,中国军工人员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开始了中国版米格-21的研制工作。1961年中国勇敢的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并赋予这一新歼击机代号“62式”。

    “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

    这些东西全是在自己没有丝毫的经验和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艰苦的计算和试验,中国军工设计人员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着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着经验。

    中国人不仅仅限于仿制苏联的成品,他们同一时间开展对西方国家飞机的分析研究,兼收并蓄,吸取诸家之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后对5种歼击机和高空侦察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报告,绘制了部分图纸,搜集整理了某些飞机可供借鉴的技术。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

    这一切工作都是在自然灾害等外来因素的干扰下完成的,很多技术人员饿的全身无力,甚至连爬上飞机的力气都没有;经常有人手持量具,晕倒在飞机上,然而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们试制成功了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完全摸透了整架飞机的设计制造工作。

    1964年,国产62式飞机一飞冲天,正式改名歼-7。现场的无数中国军工人员泪流满面,这架飞起的战机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寄托一个民族,一个大国精神的产物,是飞行在世界东方永远不屈的不死凤凰。

    当雷耶尔开始熟悉这架飞机时,他以自己飞行员的敏感感觉到了这架血统并不纯正的战机身上桀骜的灵魂和独特的品质。它不象传统的米格-21主要强调高空高速的飞行性能,它的进气道调节锥和唇口的圆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