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宁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更加吊诡的是,赵学宁越打越强,战术越打越精熟,水兵和炮手越打越熟练,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
公司的会计们做了一道算术题,判定如果再和赵学宁打下去,不出三个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会有亏本的风险。
战术上未必会输,但是战略上,输惨了。
事实上,伦敦东印度公司利润的减少在那几年间已经是事实,并且已经引起了伦敦的投资人们的很大的不满,公司股价岌岌可危,部分公司的反对者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做空公司股价了。
因为各方反对浪潮实在是太激烈,暗流涌动之下,所以政府和公司高层被迫选择了和赵学宁妥协。
最后,他们以贿赂和分润利益的方式换取赵学宁的谅解,这才勉强维持了茶叶采购的顺利。
而在当前这个局面下,如果香料海域的新晋霸主赵学宁始终站在尼德兰的角度上看待欧洲问题,无论他们双方之间的协定能否得到赵学宁的贯彻落实,这都将是悬在伦敦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兰芳共和国的崛起已经在伦敦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热门话题,在“中国热”于欧洲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这个由华人建立起来的海洋国度的强势无疑让伦敦感到非常的担忧。
欧洲在畏惧着清帝国。
二十多年前,清帝国的军队在乌雅兆惠的带领下彻底屠灭了准噶尔汗国的所有人,数百万人的骸骨带来的威慑感实在是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包括俄罗斯帝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都为此感到惊诧、恐惧。
清帝国凶悍的武力使他们战战兢兢,以至于兰芳崛起之后,他们不知道这个新兴国家和清帝国那头庞然大物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他们不知道赵学宁和清帝国官方是不是有什么联系,甚至不敢确定兰芳建国的背后有没有清帝国官方在推动。
所以,在伦敦议会中,关于对兰芳发动全面战争的议题已经存在了三年,但是每一次表决,得到的赞同票都只有个位数,从没有上过两位数。
尽管东印度公司花费了很大的价钱和精力展开游说,但是表决最惨的一次甚至只有一个人表示同意,而反对者多达三百多人。
没人支持,没人敢于冒险,伦敦方面完全无法承担与兰芳全面开战并且引起大清帝国的怒火、干预所带来的后果。
伦敦方面只能两手一摊,告诉公司方面,你们需要自己解决这件事情。
妥协也好,战斗也好,那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法给你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更何况眼下政府主要的力量都被拴在了北美大陆上动弹不得,还要时时防范卑鄙的法国佬搞偷袭,俄罗斯等国的势力也在蠢蠢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