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离开军府,便在着手安排信使快马前往关中,总得让王猛提前做好准备,以安置之后将会被迁徙而去的三万户荆州百姓。
至于派人四处宣扬北方的土地政策,以招揽南方无地之人,自不必赘述。
有道是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底下人的辛苦与桓熙关系不大,至少他为这些人留下了奖励机制,根据他们招来的人口数量,发放奖赏。
这无疑极大的刺激了办事人员的积极性,南郡周边的郡县,乡下田野间,总能看到桓熙派出的使者在那不厌其烦的宣读政策,这也成了荆州一道独特的风景。
荆州民众蜂拥而动,一夫一妻一百二十亩的田地,只收你三石米的租税,谁不动心。
尤其是在人口稠密,而士族兼并土地严重的江南地区。
每天都有大量无地之人、为人佣耕之人向当地宣读政策的使者报名。
但桓熙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桓温只准他带走三万户,可其中却有很多门道。
晋朝以16岁至60岁为全丁,即16岁成年。
商鞅在变法中两次颁布分户令以来,历代王朝基本都在沿用这一政策。
只要户口数多了,财政收入自然而然也会增加。
晋朝法律约束不了士族,但还是能够管住平民。
因此,只要家中小孩未满十六岁,哪怕生养了六七人,那也是被算作一户。
而桓熙招揽荆州民众,就是秉持两个标准,要么家中多子多女,要么子女临近成年。
桓温自然知道桓熙的心思,但也没有阻止,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桓熙给了他一万五千匹军马,解决了他将来北伐,军中缺少骑兵的燃眉之急。
桓熙并没有超出自己给他设定的框架,桓温便也听之任之。
当然,桓熙招揽无地之人,也并非没有引起反对的浪潮,对于荆州士族来说,少了三万户无地之人,他们兼并的那些土地又给由谁来耕种,总不能让贵族老爷们自己下地吧。
今日桓熙迁三万户,明日再迁三万户,纵使荆州户口殷实,也经不起他这样折腾,因此,不少高门纷纷找到桓温,即使不能阻止,也得让他知道荆州士族的态度,不能任由桓熙肆意掠取本地人口。
桓温被扰得不厌其烦,只得做出承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士人们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就在贫民招募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桓熙的婚礼也在筹备之中。
此前,司马兴男已经乘船去了建康。
对于司马兴男来说,此行可不只是为桓熙接来谢道韫以及李媛的父母,她还得在亲朋旧友面前出些风头,因而不避舟车劳顿,亲自前往建康。
桓温、桓熙父子对于司马兴男的安危倒也没什么顾虑,毕竟这几年里,桓温表现的也算克制,甭管做了多少准备,只要朝廷一发诏令,便会立即退兵。
在彼此能够维持表面和睦的情况下,司马昱得是有多愚蠢,才会拿天子的姑姑,自己的侄女作要挟,与桓温撕破脸皮,给到他出兵的借口。
大丈夫何患无妻,汉高祖连自己父亲的生死都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