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虞的咄咄逼人,秦国也很无奈。
突如其来的天灾,再加上几年的人祸,让大秦有些力不从心。
万幸的是战争代行者和富户们够给力,要不然这次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战了。
秦军的大军到达荥阳和大梁等地之后,大虞就立刻转换了策略,结营与之对峙,同时骑兵四出,继续破坏后方、骚扰粮道、掳掠人口。
大虞军的策略很明显,我就是要拼消耗。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秦国现在最大的弱点就是粮草。
这让蒙骜和王翦都很无奈,只能够派出骑兵与大虞军交锋,否则他们真的要成为聋子、瞎子了。
对秦军而言,最利好的是,他们的车阵仍旧保持绝对的优势,车兵加骑兵加空间骑兵的组合,也能够和大虞军骑兵打的有来有往。
只是,巨大的损失,却让他们有些承受不住。
单是王翦这边,每天就有二三百骑在与大虞军骑兵的交战中阵亡,可王翦所部一共又有多少骑兵呢?
答案是两万。
按照每天战死二百人的速度,可以消耗一百天,但战争可不是这样算术的。
这样的比例,恐怕最多一个月,王翦所部的骑兵就要崩溃。
反观黄忠所部,足足有十万铁骑,这还只是空间骑兵。
黄忠的军阵骑兵以及其他自然人骑兵加起来,还得有五万。
黄忠军的总兵力更是超过了五十万,其中还有三万精锐的项家军。
项燕自从巴蜀一战被王翦狠狠耍了之后,就整天咬牙切齿磨刀霍霍,想要再次与王翦一较高下。
这次他虽然归黄忠指挥,但除了三万“风林火山”军阵本部外,还有七万人一并归入他的本部,在兵力上他并不输于王翦。
黄忠军强大的兵力优势,让王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哪怕王翦所部有五万是秦锐士,但黄忠所部在精锐数量上却并不输于王翦所部,其他的军队更是只会更多。
王翦发现自己又陷入最讨厌的战争模式。
王翦最喜欢用绝对的实力去击败敌人,但是自从遇到大虞以来,他每次指挥的却都是弱势兵马。
“为今之计,死守大梁无用,不如先吃掉这五十万大军!”
王翦心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王翦处境艰难,蒙骜这边也差不多。
蒙骜对于典韦有所畏惧,因为早在当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救魏的时候,当时还代表韩国领兵接受信陵君指挥的典韦,就差点阵斩蒙骜。
对于这样的虎逼,蒙骜难免有所忌惮。
毕竟蒙骜年纪大了,又经历了丧子之痛,不论是精力还是实力,都大不如前。他之所以这么拼命,除了报仇的信念外,最重要的是为了给两个孙儿留下足够的政治遗产,让他们能够毫无意外的成为秦国高层,为父报仇!
这次蒙骜的用兵很保守,作为劣势一方,他并不想与虞军就这么仓促决战。
现在的他只想求稳。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与大虞的东侧战场,双方的主力反而诡异的安静了下来,主要变成了骑兵间在大范围的土地上的交锋。
大虞想要打掉秦军的斥候,压缩秦军的活动空间;秦军只能够被动迎战,偶尔打几场反击;但总体而言,仍旧是大虞占便宜。
几番逼迫之下,蒙骜直接决定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消耗,大军驻扎在荥阳以北、背倚黄河的三皇山,与水军连成一体;同时分兵守卫荥阳。
蒙骜的这番操作,让典韦抓瞎了。
如此布置之后,秦军不仅成了掎角之势,且背靠漕运要道,粮道无虞;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秦军,可随时利用水军优势进行机动,既可以增援王翦所部,也能够随时撤退,来去自如。
典韦在强攻了荥阳几次,没能引出蒙骜之后,也是气得牙痒痒,但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他甚至不敢主动攻击蒙骜军主力。
典韦很清楚,自己保护人或者决死冲锋是没有问题的,可真要指挥几十万人作战,抱歉他是真的没有那个能力;与他合并的程昱也不敢说自己的临阵指挥能力能够强于蒙骜。
说白了,程昱是一個谋士,也能够兼职武将,但是论起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决断,他未必比得上典韦。
术业有专攻,大家擅长的领域终究有所不同。
不过他们两个加起来,对付蒙骜就足够了。
“典将军,南郡之战差不多该打响了,秦军不可能再往这边增兵,宛城那边交给太史将军即可,让乐将军率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攻击吧!我再下令韩国举国动员,倾全国之兵,收复韩国故地;同时,让丞相那边再拨一些空间兵过来!
秦军避战就避战吧,我们就堵在这里,深挖营垒,广积粮草,也不要与秦军决战,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