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罗艺兴衰(2)——作死的罗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震虎,再大度地宽容他。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其主要目的,无非是想让魏征从心里对自己产生敬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特意传召魏征。魏征到了之后,李世民脸色铁青,故意质问于他:“汝何为离间我兄弟!”意思是说,你一介外臣,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之情?短短的一句话,尽显威势。

    面对李世民隐含杀气的质问,所有人都不由替魏征捏了一把汗,如果回答得不好,说不定,立刻就会身首异处。没想到,魏征从容不迫,正色答道:“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如果当初太子李建成能够采纳我的建议,你李世民还能会有今天吗?回答得不卑不亢,正气凛然。

    魏征此话一出,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坏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魏征这家伙不是找死吗!万万没想到,听了魏征的话,李世民好像突然明白了,觉得魏征此人很有个性,立刻改变了态度,不谈这个话题。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对魏征以礼相待,马上给他安排工作,任命其为詹事主簿。

    之后,到了唐太宗即位,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二人,更是留下了进谏纳谏,君明臣直的千古佳话,君臣二人,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与此同时,唐太宗、魏征的君臣佳话,成为后世无数君臣为之效仿的典范。

    第二个化敌为友的对象:薛万彻。

    薛万彻与其兄薛万均,从前都是罗艺的部下,以骁勇善战闻名,是隋末唐初赫赫有名的一员战将。罗艺之所以能够稳坐幽州,在河北夹缝求生,全部仰仗于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的奋力作战。

    后来,罗艺率部归唐,薛氏兄弟自然也跟着一起降唐。太子李建成深知薛万彻是一员猛将,便将其招入麾下。不久,李建成又安排薛万彻,在齐王李元吉手下效力,担任齐王府副护军。

    由于秦王集团的军事力量,过于强悍,为了和秦王府抗衡,李建成私自在长安及周边地区,招募了两千余名骁勇,充当东宫警卫部队。这两千余名骁勇,分别屯守左、右长林,名为“长林兵”。这支两千余人的“长林兵”,就是李建成的私人武装,薛万彻便是统率“长林兵”的将领之一。

    在玄武门之变中,薛万彻与他的两千长林兵,差一点就让李世民的计划功亏一篑,也险些端了李世民的大本营。所以,论起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私人恩怨,薛万彻一点儿也不比魏征少。

    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建成、李元吉单骑入宫。不料,李世民亲率八百精锐,提前埋伏于玄武门内,守株待兔。等太子、齐王进入之后,李世民立刻关闭宫门,伏兵四处,以最快的速度,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占据了主动。

    可是,太子、齐王的武装势力,距离玄武门不远,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当时,驻守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听说太子丧命于玄武门,叹息一声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于是,冯立与时任齐王府副护军的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齐王府两千长林兵精锐,直扑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仅仅带了八百秦王府精锐,加上玄武门的守军也不够。东宫、齐王府的兵马,足足有两千精兵。所以,李世民一时在玄武门独木难支。

    就这样,秦王府的部队与东宫、齐王府的两千长林兵,在玄武门展开了一场激战。驻守玄武门的人,是李世民麾下大将张公瑾,此人天生神力,臂力过人,独自一人关闭了城门,将冯立、薛万彻等人挡在了玄武门外:

    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瑾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旧唐书·张公瑾传》)

    冯立一看进不了城门,索性开始强攻玄武门,双方展开大战。因为李世民兵力单薄,对此,李世民的妻舅高士廉,为了支援李世民,急忙释放监狱里的囚徒,给他们分发武器,临时拼凑起了一支队伍,赶至芳林门,与玄武门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在秦王府部队的顽强抵抗下,东宫、齐王府的兵马,始终无法突破玄武门。为了可以迅速击败东宫、齐王府兵马,早被李世民收买的玄武门守将之一的云麾将军敬君弘,率部挺身出战,他手下亲兵,纷纷劝他:

    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 (《资治通鉴》)

    可是,敬君弘不肯听从部下劝阻,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怒吼,向着对方战阵冲杀过去,和东宫、齐王府的部队,展开了短兵肉搏。结果,敬君弘与其部下,寡不敌众,全部战死于玄武门外,壮烈牺牲。东宫、齐王府和秦王府的三方部队,在玄武门互相奋勇厮杀。瞬间,大唐的宫城城门,变成了血流成河的战场。

    由于秦王府部队的英勇抵抗,玄武门久攻不下。就在这时,薛万彻突发奇想,调转枪口,准备进攻秦王府,端了李世民的老窝,防止李世民投鼠忌器。因为秦王府的大批兵力和将领,都集中在玄武门,秦王府必然兵力空虚。所以,薛万彻擂鼓呐喊,鼓动东宫、齐王府的将士们,大举进攻兵力薄弱的秦王府。

    这一举动,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可以说,秦王府兵力空虚,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如果秦王府被攻破,那么,留在王府内的李世民家眷,必将会惨遭毒手。关键时刻,李世民一使眼色,站在城头上的尉迟敬德,拎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对着下面的东宫、齐王府部队,一声大喝。

    如此一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顿时丧失斗志,纷纷四散溃逃。冯立、薛万彻阻止不了部队的溃败。薛万彻带着数十名骑兵,逃入终南山中。冯立觉得,自己斩杀了敬君弘,已经报答了太子,对部下说:“亦足以少报太子矣!”故而,丢下兵器,落荒而逃。到此为止,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对于这些以前太子、齐王一党的旧部,李世民向来采取宽容、善待的政策。果然,玄武门之变发生的第二天,曾经第一天率军围攻玄武门的东宫旧将冯立、谢叔方,纷纷前来面见李世民,主动向李世民请罪。李世民就坡下驴,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宽恕了冯立、谢叔方二将。

    前一天带兵险些攻下秦王府的薛万彻,在兵败玄武门后,带着几十名骑兵,逃入终南山,躲藏起来。李世民知道,薛万彻是一员很能打仗的猛将,如果能将他收服,将会是如虎添翼。于是,李世民多次派人向薛万彻明示,表示既往不咎。

    因此,薛万彻便也归顺了李世民。冯立、谢叔方、薛万彻三位东宫旧将,先后归顺李世民,李世民非常感慨地说:“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薛万彻更是屡立战功,先后参加了平灭突厥、击败吐谷浑、大破薛延陀、东征高句丽等一系列对外战争,因功升任至右武卫大将军,而且还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唐太宗曾经这样评价薛万彻,将薛万彻与英国公李勣、江夏王李道宗称作“当世三大名将”:

    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彻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 (《旧唐书·薛万彻传》)

    但是,薛万彻后来的人生结局,还是比较悲惨的,虎头蛇尾。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永徽四年(653年)二月,薛万彻因为参与“房遗爱谋反案”,意图拥立唐太宗之弟荆王李元景为帝,事泄被诛。临刑之时,薛万彻仰天大吼:

    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旧唐书·薛万彻传》)

    说罢,薛万彻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喊道:“亟斩我!”不过,刽子手看到薛万彻这个样子,难免有些惊悚,第一刀下去,竟然没有砍准。紧接着,薛万彻厉声呵斥:“何不加力!”最后,刽子手连砍三刀,才斩下薛万彻的首级,一代名将就此殒命。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唐高宗在位时的事情了。

    不仅是宽恕政敌,化敌为友,李世民的王者魅力,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赏罚适度。这个赏罚适度,绝不厚此薄彼,不分阵营,不会因为是自己的从龙功臣,便特殊对待;也不会因为是从前的敌对一方,便严厉苛待。有一件故事,足以说明李世民的赏罚适度,不分你我。

    唐太宗即位后,开始分封功臣,评定功臣等级。有一次,身为中书令的房玄龄,向唐太宗反映了一个情况。不少秦王府的潜邸旧臣,对皇帝的分封不满,认为对太子、齐王一党过于优待,反倒对曾经的生死袍泽有些不公平了:

    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资治通鉴》)

    很明显,这些秦王府的藩邸旧臣,是在向唐太宗主动伸手,讨要封赏。只不过,他们不好意思向皇帝说,只是委托房玄龄转达意思。在这件事中,房玄龄只是充当一个“传话筒”的角色。面对昔日袍泽、旧臣发出了一通牢骚,唐太宗怎么办呢?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