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寻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说得不错!”馆长表示肯定。“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哇!”邓蓉跑到宝鼎跟前伸开双臂比划了比划,“这件鼎可比司母戊大方鼎要大多了,口径起码大了30厘米啊。不过这能说明什么呢?多用些铜不就行了吗?”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我用看白痴的眼光看着邓蓉,“从铸痕观察,司母戊鼎是用20块陶范铸造拼接而成的。根据目前发现的商代熔铜坩锅工艺,一次约能熔铜12.7公斤。铸造司母戊这样的大鼎,就需要七十多个坩锅,如果一个坩锅配备三至四人,就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随后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付出的劳动是成几何级数增加的。象眼前的这个大家伙,如果真是当时制造的,那它动用的人力绝对不会少于六百人。况且根据它表现出的种种迹象显示,绝对不是拼接而成的,这就值得推敲了。如果真是当时铸造的,那它在中国历史上绝对要比夏禹制造的宝器九鼎要出名的多,又怎么会籍籍无名呢?”

    “没错。”馆长说,“所以大多数的专家都认为这是后世之人根据殷商时期青铜器特点所仿造的一件艺术品。”

    “刘处!刘处?”我见刘方盯着宝鼎有些愣神,叫了两声。

    “嗯?怎么?你说什么?”刘方反映过来。

    “就它怎么样?反正不是国宝,就算以后有些磕磕碰碰的,想必馆长也不会太心疼。利用完了如果有人想要卖了也可以啊!”我说道。“馆长,你的意见呢?”

    “这个我可以担着,不过手续还是要履行一下,也不能卖掉,这是国有资产。”馆长想了想说道。

    “好!就这么定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花,明天出发。”刘方拍板了,又看了看宝鼎,打了个招呼,转身走了。

    “嗯,的确是大了些,拉回家和老婆洗鸳鸯yu都够了。”我对着宝鼎继续品头评足。

    “恶心。”邓蓉说。

    “不解风情。”我回敬说,“你们现在住在哪里?”

    “银湖。”秦风说。

    “不如到我家坐坐吧,也好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我提议道。

    刘方想了一下,说:“也好,住酒店都住够了。你家有小米吗?熬点儿粥喝喝。”

    “没问题,擎好吧,您哪。”我回答到。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