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以大义而劝,曹操若还是要起兵伐徐,那就不用因为名声而受累了。”
“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局势定然会有新的变化。”
“只要拖到秋收后,曹操未必还会再有伐徐州的意图。”
“陶谦谋事不密,如今肯定是希望使君能出兵相助的,所以陶谦即便不情愿,也断然不会阻止屯田的乡民返回青州。”
“如此,一举两得。”
刘备大喜:“公与之言甚善!”
“曹操担心我会出兵,所以见我要迁徙青州在东海的屯田民,即便再不情愿,也一定会答应的。”
“而我迁徙了屯田的乡民,曹操也会误以为青州不会再管此事。”
田丰和沮授商讨了细节后,刘备回书一封遣人送到驿馆交给王俊,同时让沮授前往郯城,说服陶谦让东海的屯田民返回青州。
王俊虽然不知道书信内容,但也没有多问,而是快马加鞭返回豫州。
沮授也不迟疑,径自来到郯城。
此时的陶谦,正因曹嵩之死而烦恼。
本来是一个完美的嫁祸之计,却不曾想张闿竟然会惦记曹嵩的钱财,以至于功亏一篑。
尤其是听闻张闿未死,陶谦更是恨不得亲手宰了张闿。
更令陶谦气愤的,是曹宏擅自做主移祸青州。
若不是看在曹宏多年追随自己任劳任怨,陶谦都想宰了曹宏向刘备表达歉意了。
移祸盟友这种愚蠢的计策,也就曹宏能想得出来了。
轻则青州按兵不动,重则青州反目成仇。
因此。
在得知沮授来到郯城后,陶谦连忙出城迎接。
“沮从事,老夫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啊!”陶谦态度颇为谦恭。
若是以往,陶谦是不可能对一个从事态度谦恭的。
毕竟这身份地位的差距摆在这里,能正眼看就已经是有礼了。
但现在,陶谦急于知道青州的态度,自然也不愿因为一时的无礼而坏了大事。
沮授回礼道:“陶使君折煞在下了,今日来是奉青州玄德公之命,跟陶使君商议东海屯田民迁徙回青州的事。”
陶谦闻言大惊失色:“玄德莫非记恨移祸之事?此事并非老夫本意,老夫正欲遣人向玄德致歉。”
沮授暗暗鄙视。
真有致歉的意思,早就致歉了。
直到现在,陶谦都没遣人去青州述说原因。
想到此行的目的,沮授笑道:“陶使君误会了,若玄德公记恨此事,又岂会令我来跟陶使君商议屯田民迁徙回青州的事。”
“此乃权宜之计!”
“毕竟陶使君这事做得不厚道,玄德公有心相助,又担心落人口实,引得兖州的臧洪也举兵介入。”
“陈留太守张邈跟曹操相交莫逆,若曹操真要举兵徐州,兖州也定然会出兵牵制青州。”
“故而,玄德公才想到了迁徙屯田民回青州的计策,用来拖延时间,好趁机游说兖州不参与曹操跟陶使君的争端。”
陶谦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依旧有疑虑:“玄德是想以此为理由,让曹操不敢轻易的出兵郯城。”
“虽然能拖延时间,但屯田民迁徙回青州后,老夫又该如何应对曹操?”
“到时候玄德没了出兵的理由,老夫岂不是只能任由曹操宰割?”
沮授轻笑:“陶使君莫非忘记了,淮南的袁术跟曹操亦有仇隙。”
“虽然陶使君跟袁术也有仇隙,但此一时,彼一时,有时候敌人也是可以成为盟友的。”
“曹操再恨陶使君,也不敢以寡敌众。”
“而在这期间,陶使君可表奏天子,具言曹嵩在琅琊国勾结官吏祸害百姓,让天子出面来化解争端。”
“即便是曹操,也不敢违了天子的命令。”
陶谦大喜:“若真如沮从事断言,老夫就不用惧怕那曹操了。”
“曹嵩违反律令,老夫杀了他是为了明正典刑,曹操如何能假借替父报仇的名义,妄自兴兵徐州?”
“他若真敢违背天子之意出兵,那就是叛逆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今天第三更结束。后面几天保底一更吧。小孩刚好一天,又发烧了…~…明天如果还是反复烧,可能得挂大医院的专家号看看。
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