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在大司马处的情报呈报给长安的天子,那么董卓就一定会介入幽州事,用一切能用的办法,去阻止大司马称帝!”
“妙啊!”
刘备想通了关键。
顾及跟公孙瓒的旧日情义,刘备没办法做到熟视无睹。
但如郑平分析的一样,刘备亲自去介入幽州事只会适得其反,会让公孙瓒拥立新天子的决心更坚定。
而让董卓介入就不一样了。
董卓能安然的在长安静观关东之变,就是因为董卓有天子在手。
挟天子以令天下,这是董卓能在关中安稳的原因。
但现在,公孙瓒和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哪怕刘虞不愿意,公孙瓒和袁绍也能拥立其他的刘氏宗室王称帝。
反正都是傀儡,拥立谁都一样。
只不过,大司马刘虞是最佳选择!
拥立刘虞,可以让幽州各势力更容易臣服。
除非有把握在拥立其他宗室王称帝后,可以轻易让幽州各势力臣服,否则公孙瓒只会以刘虞的名义号令幽州,而不会立即拥立天子。
而这个时间差,就是董卓介入的机会。
“回到最初的问题来。”郑平目光灼灼:“倘若公孙将军邀使君一起共立新君,使君会如何抉择?”
刘备的眼神,不似最初的复杂、迟疑,语气也变得坚定:“长安的天子,是灵帝血脉。既然天子还存在,拥立新君自然是有违天理道义的。”
“青州只会拥护长安的天子,不承认第二个天子!”
刘备已经想通了。
公孙瓒已经犯下大错,想救公孙瓒,青州就不能支持公孙瓒拥立新君。
哪怕这个抉择会让公孙瓒恼怒!
但这是刘备唯一能保全公孙瓒性命的方式了。
一旦公孙瓒真的为了拥立新天子而不顾一切,即便刘备再想保全公孙瓒,也是无能为力的。
“使君英明。”郑平适时称赞了一声。
刘备无奈一叹:“显谋,我知道你其实是很不愿意献策的。”
“伯圭兄将沮公弃之不用,已经犯了用人大忌了。”
“这今后,不会再有真正的大才贤士投效伯圭兄了。”
“但我以前在涿郡织席贩履时,受过伯圭兄不少恩惠,在卢师门下求学时,伯圭兄亦对我多有帮助。”
“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义。”
“自古忠义两难全,但我希望能在忠于汉室的同时,尽可能的维护跟伯圭兄之间的情义。”
“让显谋费心了!”
刘备向郑平郑重一礼。
乱世称雄,刘备这样的想法有些优柔寡断、甚至于迂腐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或许在大势上,刘备的想法优柔寡断。
但对于追随刘备的人而言,却会因为刘备这样的想法而心生敬意。
毕竟。
谁不希望有一个能换位思考、又重情义的明主呢?
郑平连忙扶起刘备,语气中亦有真挚:“使君切勿如此!于私而言,我的确是不愿意使君再将精力耗费在公孙将军身上。”
“但我既然选择了辅佐使君匡定天下,就定然会遵循使君的意志,不遗余力的替使君谋划。”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但求问心无愧!”
心念通达后,刘备立即起草了一份文书,让郑平协助润色后,遣亲信之人走兖州入虎牢关,加急送往长安。
得到刘备送来的情报,董卓惊得连酒和美人都无心享受了。
“公孙瓒和袁绍得了传国玉玺?”
虽然有卢植谋划天下大势,但董卓斗志有了,本性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开始,董卓还能听卢植的劝谏,笼络人心,结好士族。
但很快,董卓发现这群士人一个个都是当面恭维背后谩骂,这心中自然就按捺不住杀意。
于是董卓下达了一个命令,尚书以下的官员只要有子嗣诞生都要到相府禀报。
而董卓更是威福日盛,大肆封宗族成员,连襁褓中的婴儿都封,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又在长安筑郿坞,高、厚各七丈,积存的谷米可用三十年!
同时以叛逆之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