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洋人在一起工作;所以有关部门的领导就有意把招工的条件提的很高,订的很严,条款很苛刻。其中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必须是本年本市的高考的考生,高考的成绩最低不得低于高考录取分数线以下十分。仅凭这一条就让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望洋兴叹。虽然这样,符合条件的人还是很多,竞争依然非常激烈。面试、笔试、体检等等,层层把关,关关筛选,最后剩下的一百多人成了这次未漏网的幸运儿。白翀就是其中的一个,当上了一个有名声,招人羡慕的合资厂的工人。这当选的工人,仿佛一夜之间有了身份,变了模样,让人刮目相看,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得意和卖弄。这得意不是来自那时进国营厂当工人,做主人翁的得意,而是一种做下人的得意。这卖弄也不是获取了高考状元或手捧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的卖弄,而是有钱人家的仆人或大领导的随从对外界的卖弄。这种被占有的虚荣心对白翀来说是不存在的,或至少是麻木的。并不是他的气量小,心眼儿窄,而是他根本就没打算当工人,更没想过要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做一辈子工人。他认为不管在哪里当工人,或不论当什么样的工人都是工人,就好比涂料,尽管价格不同,它还是涂料,只能使用在不同的墙面上。又好比商品蛋,它只能用于吃;不像种蛋,不但能吃,还能孵化出下商品蛋的小鸡。那时白翀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读大学。他认为文凭就是一块遮羞的布,一个堂堂七尺的小伙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一块遮羞的布,岂不是不知羞耻。固然,学问是不靠招牌的,但如今又有多少人是靠真本领吃饭的呢?为此文凭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如果既有知识又有文凭那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就好比那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既然是好酒干吗要在偏道里吆喝呢?干吗不在正路上亮相呢?是低调或深藏不露?还是囊空如洗或怕损了经济又失了面子呢?当然这也是好心人对那些生在幽巷里店东的安慰和鼓励的话,就像“不以胜败论英雄”是一样的。都是那些世故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