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更时分已过,工坊内,一千士兵列队整齐,他们都穿着淮西军的军服,其实淮西军皮甲兵器和唐军都一样,只是头盔制式上略有差异,淮西军士兵的头盔上多了一对牛角,是牛角盔。
而唐军则以鹰棱盔为主,辨识度很强,就算在夜晚,也一眼能看出差异。
这时,张鸾子匆匆走上前,对张典道:“今晚口令是滴水不漏,若有人问起来,将军就说自己是第九营的人,”
“第九营有什么特殊吗?”
“第九营是刚从和州撤回来,大部分人都不熟悉。”
张典点点头,又问道:“口令会不会更改?”
“四更前不会变,四更时换岗,口令也会变更。”
“多谢了!”
“张将军自己当心,接下来我就帮不了你了。”
张典默默点头,他随即带着手下从侧门出去。
侧门外是一条短巷子,士兵在短巷内列队完毕,张典带着一千士兵向西城门走去。
“口令!”
刚出来就遇到了一支百人的巡哨队。
“滴水不漏!”
“你们是哪个营?”对方校尉又问道。
“第九营!”
听说是第九营,对方校尉就不再理睬他们了。
第九营原是和州的州兵,共三千人,在军中地位很低,被其他军队所歧视,平时也没有人理睬他们。
所以听说是第九营,其他巡逻队伍都不愿理睬他们。
大街上十分安静,他们在西大街上列队而行,西大街的尽头就是西城门
合肥的护城河很宽,宽达二十余丈,修建了一座石桥,石桥尽头就没有路了,和对岸的石墩相隔三丈,必须等吊桥放下来。
所以吊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此时来瑱的三万军队已经抵达西城外,距离护城河约有一里,耐心等待着城头上的火光。
这种里应外合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如果对方没有任何防备,也不是战时,那就很容易,城门上也就几个人当值。
可如果是战时状态,城门守军猛增到数百人,而且没有睡觉,严密观察城内外动静,这时候想里应外合夺城就难了。
时间渐渐快要到三更时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