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片刻,顿弱便已经站在了始皇帝的面前。
“参见陛下!”
躬身行礼以后,顿弱站定,安静的等待着始皇帝的指示。
“将赵泗未曾出海之时,彻林里的历年赋税情况找出来。”
“唯!”
……
顿弱的办事效率很高,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彻林里往年的赋税情况就摆在了始皇帝的案几之前。
得益于大秦详细的行政制度和公文备份,哪怕是十几年前的公文,都封录存档,不至于无据可考。
始皇帝仔细翻阅彻林里具体的赋税情况。
季常一家的赋税,在这几年缴纳的确实相比较于寻常人家更多,根据记录,季家还因为连年超额缴纳赋税被赐予一级爵位。
是的,在大秦,好好种地,赋税交的多,也是可以授爵的。
这个缴的多是按比例而不是按数量。
同样的田地,同样缴纳五成,你的地种的更好,粮食收的更多,缴纳的赋税自然也就更多,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本质上这是生产激励措施,为了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仔细伺弄庄稼,评定标准是根据平均亩产缴税,而不是根据缴纳赋税总额。
不光季家……始皇帝注意到,彻林里还有几家粮食产量明显异常的。
亩产大约是两百多斤,高是足够高,但是还没高到一个十分夸张的地步。
“两百斤……”
“三百斤……”
“直到赵泗应征出海,亩产已经将近四百斤……”
通过缴纳赋税计算出来具体亩产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在赵泗出海的那一年,季家的粮食亩产都已经将近四百斤了。
“应该是因为赵泗年龄渐长,逐渐开始跟随家中操持农务。”始皇帝暗暗想到。
始皇帝不是何不食肉糜的君王,虽然他视天下臣民为达成目标的工具,但是始皇帝对于百姓的生活现状无比清楚。
倘若不是足够清楚,始皇帝也玩不出来极限操作,压榨出大秦每一分能够动用的国力。
黔首出生的孩子的童年,大概就是田间地头,他们生长于此,往往五六岁就要开始操持一些力所能及的农务。
彻林里的赋税异常不光限于季常一家,始皇帝注意到还有好几家的亩产明显增高。
这才正常,农家的孩子田间地头玩耍,不可能只顾着自家地头。
“黔首耕种,往往都是自备粮种。”
始皇帝看向赵泗出海以后季家的粮食生产情况。
“五年……五年之后粮食亩产居然就已经降低到了两百斤。”始皇帝眉头微皱。
彻林里的相关公文还记录了,因为亩产的严重下降,季家被认为是没有用心操持农务,因此被罚一甲之税。
始皇帝继续看下去,发现现在季家目前的亩产已经和大多数人相同。
自从赵泗出海以后,前三年亩产勉强维持不变,从第三年到第五年粮食亩产开始急剧衰退,从第五年到第十年,又开始缓慢衰退到正常粮食的亩产情况。
“这些种子……最多只够耕种十代,就会退回原型。”
始皇帝敲了敲案几……眉目之间满是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