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一旦朝廷给了更多的特权,新兴资产阶级,就会和旧地主阶级一个模样,肆意妄为。
朱翊钧环视了一周后说道:“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一旦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新兴资产阶级,变得腐朽,后果难以想象。”
皇帝立法,真的能阻止新兴资产阶级的腐朽吗?这是不可能的。
从政治基本逻辑去看,经济地位决定政治站位,时间稍长,新兴资产阶级必然陷入旧的轮回,收租要比奋斗赚得多,来钱更容易。
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新陈代谢,要比旧地主的新陈代谢要快得多的多。
因为新的行业在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新的肉食者会不断的出现,冲击旧的肉食者,形成新陈代谢。
“陛下,律法好定,推行极难。”王崇古提醒了皇帝即便是改变了律法,最后的结果,可能也不如人意。
因为这些乡贤缙绅、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控了生产资料,就掌控了分配的权力,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分配,掌握话语权,塑造道德,让别人叫他爸爸。
“先从律法上修订,有了律法,才有可能推行。”朱翊钧十分清楚其中的难度,皇帝的圣命有用,但作用有限,需要大明大多数人的共识。
诚然,大多数人可能会被欺骗,但不会被一直欺骗下去,因为朘剥的刀,刮在自己身上。
刮骨刀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是真的疼。
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是矛盾相继,才能不断向前。
“陛下,户部给事中弹劾大司徒少司徒。”右都御史李幼滋拿出了一本奏疏,这本弹劾王国光和张学颜。
“北齐用任杨遵彦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初唐用房玄则理,玄宗用李林甫、杨国忠则乱。”
“用人得失,所系非轻;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进,忠厚为先,天下四安;有才进,残刻为先,祸乱江山。”
……
奏疏很长,前面讨论用人的重要性,下面批评皇帝用人的逻辑,皇帝是唯才是举,根本不注意德行,有些人大缺大德,陛下仍然重用。
这大缺大德中就有大司徒少司徒二人。
朱翊钧听了半天,才听明白,户科给事中究竟弹劾了什么。
理工学院第一期学子,会计毕业八十人,国朝只留下了十个,户部只拿到了三个,这对审计缺口超过四百的户部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学子为何不进户部做审计,因为事多、钱少、离家远还不能进步。
主要是不能进步。
大明官吏之间有着天然壁垒,这些审计吏员,一辈子都是这个活儿,顶天了做到九品司务,就到头了。
做官是要出身的,理工学院弟子,等同于秀才出身,连举人都不是。
朝中海瑞这把神剑,大力肃贪,每年查处大量的贪官污吏,这些审计就是想收银子,也怕被海瑞抓到。
而且户部审计制度十分严密,每年审计,户部大门一关,都在一个小隔间里,三人不同时间复查一本账,谁出了问题,还要问责。
联袂,沆瀣一气,非常困难。
在户部做审计,就是个旱涝保收的辛苦活儿。
“户部给事中奏闻之事,大司徒真的做了吗?”朱翊钧看向了王国光疑惑的问道。
按照给事中的弹劾,王国光直接明抢,没有任何文件,但本来签订的劳务合同,统统被宣布作废了。
王国光俯首说道:“句句属实,未曾虚构,臣让各民坊将所取生员送到户部来。”
王国光没有下命令,而是让司务去吹了吹风,这些民坊,收到风声,立刻就办了。
不办,得罪户部的下场,可想而知。
大明皇帝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得罪户部,以前户部没钱的时候,大家都踩户部一脚。
现在户部钱粮充足,走到哪里都是挺胸抬头!
“送回去吧,不愿意给朝廷办事,抢来何用?户部缺失,就提高些待遇,争取下一批。”朱翊钧面色为难的说道。
户部审计缺口大,每年年末审计,户部都需要到宫里来协调,除了到宫里协调,则是招募。
王国光再俯首说道:“打算盘而已,一本账三个人审计,还有复审,他们只要打算盘就行了。”
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
户部这么干,性质就跟强抢民女没什么区别,已经不是权力的小小任性,而是极大的任性了。
但王国光这么干,其实从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的传统观念,是可以解释的。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臣子是皇帝的家奴,家奴是给皇帝干活儿的。
皇家理工学院是内帑单独出资修建,没有民间募集,甚至连国帑都没出钱,陛下不拿出内帑的银子来,没有皇家理工学院。
所有皇家理工学院的弟子,都要感恩皇帝的恩情,并且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圣恩。
现在皇帝国帑审计缺少审计吏员,而这些学子不思报恩,反而为了些许碎银,就弃陛下而去。
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四年一百二十银束脩,陛下提供了六十银无息的贷款,难道不应该把这六十银的恩情还了?
恩情叙事,算是封建帝制的典型特色。
“也不都是为了碎银,很多都是家族子弟,专门学习商学和会计,学完是要回家的。”朱翊钧笑着为学子们解释了一下。
家里有家产要继承,这也是原因之一。
朱翊钧看着王国光说道:“缺人就自己委培好了,没必要闹成这样。”
张学颜站了起来,俯首说道:“陛下,这么下去,国帑的审计就只能徒有虚名了,假账算不过民间,看不出来。”
“到那时候,户部衙门就成了笑话了。大司徒也是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朱翊钧为之愕然,然后点头说道:“朕明白了,原来户部有这样的顾虑,这就是情理之中了。”
“容朕缓思。”
“有了。”朱翊钧眼睛珠子一转想到了好主意,点子王灵机一动,拿出了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来。
张学颜为自己的上司说好话,也是实情,国帑算力不足,一到年终审计,就需要到宫里协调。
大明天下,算力最强的是内帑,宫里内帑太监崔敏带领的算盘宦官有两千四百名。
而这些算盘宦官是宫里内书房十几年时间,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宦官又没地方去,只能为皇帝效力。
而这些算盘宦官,大多数不在宫中,而是在各府之内,为稽税院稽税提供支持。
算力排行榜,第二名是皇家格物院,主要是为了研究,大明在绘测天下堪舆图,各种星图、天文、压力差表等等,都需要算力。
第三名则是国帑审计,一共有审计吏员三百八十名,负责六账一册的审计。
朱翊钧放任理工学院的会计学子,不出几年,民间算力大于国帑,到时候,国帑到时候收到的就只有假账。
朱翊钧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