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相知已深,遂结为莫逆。
《大鹏赋》以《逍遥游》之大鹏为基,描绘其“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极尽浩荡夸诞之辞。如果《大鹏赋》仅仅描写大鹏“水击三千里”,那么它只能算是唐朝的《逍遥游》。《大鹏赋》传在寄寓了李白“一鸣惊人”的功业幻想的同时,写道:“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郯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大鹏的下落代表了李白愿在“终与安社稷”之后“蓬莱顶上行”,“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正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华,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
大鹏“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应了司马承祯:“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之道。”在司马承祯看来,李白已是得道之人。
李白“黄金白璧习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不屈己,不干人”,“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精神自由独立的人生理想深深吸取了道家精义。《大鹏赋》统一了李白的大鹏之志和隐逸之思,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形象寄托。
二、丹砂之术与道教
天宝三年,大鹏之志化为泡影的李白被“赐金还山”,并离开长安后,索性认真地传授了《道篆》,取得了道人的身心份证明。
此时的李白人生理想单剩一个隐逸之思,他道切的希望通过修道成仙。丹砂之术身为修道的捷径,自然成为李白的首选,有诗为证: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原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
强烈的炼丹愿望促使李白各方寻求丹砂之术。唐代道风盛行,服食炼丹之风甚盛,载有炼丹之术的经书自是不少。李白极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阅读到炼丹的经书,然而丹砂之术只有经书,没有前辈而授,是非一般人所能为的。
李白是幸运的,在此关键之际,有人授之以丹砂之术:“吾希风广成,荡漾得也,表受宝决,为计六帝之外臣。”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李白是很以此为傲的,“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积极筹备着“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在李白诗歌作品中,较为详尽的铺陈了炼丹常识的是《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相煎成苦老,消烁凝津液。仿佛周窗尘,死灰同至寂。铸治入赤色,十二周律历。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