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理所当然的豪言(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惊,而在他身旁指挥战事的冀州军主力师副帅唐皓更是满脸的惊诧之色。

    他们原以为燕王李茂也就只是在远方放放箭罢了,没想到,对方竟然当真有胆量孤身一人杀将起来。

    不过……闯得过么?这瀑雨般的箭矢……

    唐皓暗自思忖着,聚精会神地望着己方射出的数以万计的箭矢。在天空划过一个弧形后,密密麻麻地射向了李茂。

    [这厮死定了!]

    见此,唐皓下意识地捏紧了缰绳。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燕王李茂丝毫不理睬射向自己的箭矢,径直朝着冀州军的方向冲了过去。

    而不可思议的是,那数以万计的箭矢落在他以及他胯下战马的身躯上,竟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旋即无力地掉落在地。

    “这是……”唐皓惊地倒抽一口冷气,而在他身旁,谢安以及李贤二人的眼神亦变得凝重起来。

    说实话,因为有南军陷阵营在,因此,谢安倒不惊讶大周还有这连箭矢都无法洞穿的精致铠甲,毕竟任何一名南军陷阵营的战士都能凭借着他们重达数百斤的重型铠甲,在密集的箭雨下毫无损失地站上一整天。

    “类似于南军的铠甲么……”谢安微微皱了皱眉。他毫不怀疑李茂有能力打造一套比南军战士的铠甲更加优秀精良的甲胄,毕竟人家可是北疆的霸主,控制着北疆幽燕之地外加草原这丝毫不逊色大周一半版图的巨大地盘,怎么可能连一套甲胄都打造不起呢?

    问题是,燕王李茂在穿上了那套金甲后,寻常的弓箭对其便失去了效用,这才是谢安所最担心的。因为这意味着冀州军无法再像对付梁丘皓与阵雷那样对付燕王李茂。

    而此时。燕王李茂这位威震北方幽燕之地的霸王,已然借助赤兔马的强劲脚力顺时来到了冀州军士卒们的前方,举起手中那柄颇为沉重的龙虎重戟,仅仅一记横扫。便收割了数名冀州兵的性命。

    可怜有许多冀州兵士卒还依然握着长弓,在燕王李茂跟前连最基本的反抗都做不到,顷刻之间便被杀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冀州军士卒都傻傻地任由燕王李茂屠杀,只可惜,他们挥出的战刀,面对着李茂一人一骑那堪称武装到牙齿的重甲,简直就是无力到了极致,一刀下去竟然连个白道都没。

    [该死的,被耍了!]

    重重捏着马缰,唐皓心中咯噔一下。眼瞅着燕王李茂在己方阵中大杀四方,他这才意识到,李茂方才在阵外取弓杀了十几名冀州兵,那只是李茂诱使他唐皓下令全军射箭的伎俩罢了。因为,李茂拥有着一套防御力极强的甲胄,中、远距离下,弓弩丝毫也上不了他。

    想到这里,唐皓有些不安地望了一眼身旁的主帅谢安,几番欲言又止。

    似乎是注意到了唐皓的表情,谢安微微一笑,看似轻松地说道,“好心机啊,将我等都给耍了,看来,李茂确实并不能用莽夫来形容,不过……只要擒杀了叛王李茂,则此战到此终结!”

    “不惜一切代价!”八贤王李贤接上了谢安的话,沉声对唐皓说道,“另外,需时刻警惕对面那数万北疆大军……杀够百人便撤的话,不可信!”

    “末将明白!”唐皓拱手抱拳接过了将令,开始下达命令围杀燕王李茂。

    因为李茂身上穿着一身宝甲的关系,因此唐皓并没有下令弓弩手前往围杀,毕竟当年梁丘皓已不止一回地给冀州军上了堂课:以弓弩手围杀一位武艺非凡的武将时,若箭矢后继无力,那么,必将遭到那位猛将猛烈反扑。

    “咦?叫我军去围杀燕王李茂么?”

    在费国军中,副将欧鹏有些意外地瞅着主力师方向的令旗,喃喃自语道。

    转头望了一眼在远处振臂呐喊的北疆大军,费国抬手接过了从旁士卒递过来的长枪,沉声说道,“我去会会那李茂,欧鹏,你在此督领全军,张栋,你来辅佐他,需警惕北疆军骤然发难!――本帅以为,今日李茂即便杀够一百,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

    “得令!”欧鹏与张栋两位副将拱手抱拳,目送着费国策马奔远。

    而与此同时,主力军右侧的廖立军也注意到了来自于主力军的将令。

    “成央,委你暂代主帅之职,在此好生戒备,枯羊,你就跟着成央。――你二人需警惕对过的北疆军,阵型切不可有丝毫的纷乱!”

    “是!”

    “得令!”成央与枯羊二人点头抱拳。

    见此,廖立便像费国那样,暂时离开了麾下的偏师,前往主力军方向,准备联合围杀燕王李茂。

    至于他二人麾下的近两万偏师,他二人却不敢轻动丝毫,毕竟北疆大军此刻就在数百丈外严正以待,若是冀州军这边出了什么篓子,北疆大军显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机会的。

    数百丈的距离,对于渔阳铁骑而言,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那个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眼瞅着燕王李茂肆无忌惮地在己方军中大肆屠杀冀州军的将士们,谢安心下疑之又疑。

    因为对皇四子燕王李茂根本就不了解,谢安实在是猜不透,这位被奉为大周李氏皇族第一勇士的猛将,心中到底在盘算些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