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头晕脑胀,终于讲完了捉放曹的段子。
李二讲的辛苦,司马光听的更不轻松。待听完李二所言,司马光已经通身是汗。那刚刚完成主体部分的《资治通鉴》也有赤壁之战前智激孙权的描述,可其它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以及华容道等均不曾描写。虽然李二所描述的赤壁之战和《资治通鉴》所描述的有不少细节方面的出入,却远比《资治通鉴》更加的详细更加的清晰。若说李二所言是假,却叙述的如此脉络清晰情节紧凑,如此恢宏的架构和和翔实的细节,无论如何不是朝夕间可以杜撰的出的。司马光本是编撰历史的,最是清楚史书的艰难,往往一字一句都要考据如山的史料放可落笔,有一处不对也是叫后人指摘耻笑(司马光写历史,短头发也写历史,都不容易呐,相比而言,短头发比司马光容易一点点)。若是说李二所言俱为史实,那《资治通鉴》岂不是……
司马光心头突突跳的甚了,便不敢再往下想。若李二说的是史实,那穷几十年之功万千人之力的《资治通鉴》……岂不成是错误百出误导后人的烂书?
想那《资治通鉴》耗资无数,历时几十载方才修成,号称最全最细的史书,又有大宋第一书的美誉,司马光实在不敢想象《资治通鉴》成为烂书,而自己被后世文人大骂的情景。
司马光心中感慨万千,好半晌亦是不得平静,面上更是汗如雨出,甚至便是虚脱了一般的没有力道,终于鼓足勇气说道:“《资治通鉴》考据历朝历代史书方才编撰完成,不敢说绝对无误却也是不会有大错之处,为何驸马所言与《资治通鉴》所载大有出入?”
“历史么,嘿嘿,又不曾有那个回到那个时候去看,谁知道是个甚么模样?人们总是想把历史修成甚么模样便修成甚么模样。秦朝也曾修订三代史书,也说是正史,如今呢?”
司马光史学大家,自然明白历史是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而订的道理,不过《资治通鉴》还是尽量的客观记录历史,谨慎的说道:“驸马的意思我是明白,不过《资治通鉴》参考诸家史书,尽量的不做违心之言。看驸马言之凿凿,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然是成体系的参考过不少的史书,只是不知……不知驸马看的是哪家史学?能否借我一观?”
看到史学大家司马光虚心请教的模样,李二飘飘然,然飘飘的大为得意,慢悠悠的先饮口茶水,却发现茶水早就冷了,司马光急忙高声呼唤下人上热茶,亲自为李二斟满茶盏。
李二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嘿嘿笑道:“不瞒司马老大人,我看的那书是《三国演……演……演……”
演了好几回,李二只是说不下去,猛的想起这个时候三国演义的作者还不曾出生,如何能够把书给司马光看?
更要命的是李二记起那《三国演义》应该算是小说,不算历史的,和正史有所出入也是正常。
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不能当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