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堂淡然接受唐俭的分配。
方源也应是,但却有点诧异。
三省六部规模都是挺大的,开支也有很多,账本自然也就变多。
但会有个总账在三省六部的首领那里,需要户部尚书亲自去对一下,以确定是否有错。
找对方首领对账,自然是自己这边的尚书去,是身份的对等,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但唐俭偷懒,将任务分给了方源和崔振堂。
“散会!”
唐俭起身,结束会议。
他的会议都是挺直接的,也很快速。
不会啰里啰嗦,也不会说些牛头不对嘴的话。
“大人,刑部、兵部、礼部的账本和总账,我待会给您送去。”
方青平走近方源,小声说道。
这几天方源不在户部,所以工作没有交代方源手中。
不过就算是方源在户部,对账的事情也轮不到方源去做,而是下面的人做好再给方源。
只是因为方源不在户部,方青平等人对账之后没有将账本放回方源的办公处。
“唐尚书连总账也不去对的吗?”
方源有些诧异问道。
让一个侍郎去找对方的尚书对账。
这行为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会被刁难。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
“咳,听说.大人,您移步这边。”
方青平尴尬笑了笑说道。
随即想到了什么,邀请方源到一旁。
“听说陛下本来对唐尚书此举挺有意见的。”
“但唐尚书说,他身体不行,这几年就要致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户部接班人。”
“故而有人说,唐尚书让侍郎去对账,是为了锻炼侍郎的能力以及在各尚书面前露脸,以确定谁能接替尚书一职。”
方青平小声说道。
“什么时候说的?”
方源眉头顿时一皱,心中一凌。
户部尚书一职,真正的朝廷大臣,权力滔天。
只是自己才刚刚成为侍郎,没有机会再升上去了吧?
想到这里,方源不由得叹息,终究是自己的履历太过短浅。
“两年前的今天。”
“大人,您是担心您的资历短浅吗?”
方青平似乎看出方源的担忧,小声问道。
他也不得不佩服方源的年轻,不到三十就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员。
除去那些开国功臣的后代有可能,就只有方源有这么恐怖运气。
“是的。”
方源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他就是资历浅,哪怕眼前有机会也没有办法争取。
“大人,或许您的资历是浅了点,但不代表就没有机会啊。”
“而且而且属下以为,哪怕是您不能接替尚书一职,也不能让崔侍郎接替。”
方青平眼神一沉道。
他不能确定方源到底有没有机会。
毕竟最终决定接替人选的,是皇帝,而不是唐俭。
但不管是不是方源,方青平都不希望崔振堂接替。
崔振堂若是上位,那么他就会在此失去权力。
“伱说得对。”
“刑部、兵部、礼部的账本对得怎么样?”
方源微微一笑,转移话题。
有没有机会,想是没有用的。
目前有事做,就认真做好就行了。
至于户部尚书一职,是谁就是谁吧。
唐俭虽然说自己身体不好,但至少现在没有致仕的消息。
“刑部的账有点问题。”
“我这就回去再核算一次,您稍等。”
方青平当即进入工作的角色。
他与方源告别,返回他的岗位办事。
约莫半个时辰左右,方青平再次找到方源。
“大人,这是刑部的账单。”
“我们发现他有两笔支持是对不上的。”
方青平指着两笔账单说道。
方源看了眼,本不怎么在意的心顿时就提起来。
一笔是五十二位因公殉职赔偿的公职人员账单,一笔是刑部刑具更换的六百三十七具数目账单。
但这里两笔账单中,户部给刑部支持的数目,和刑部再支出的数目对不上,有不小的偏差。
“这里没有外人,属下向您提出属下的猜测。”
“属下怀疑,刑部虚报了因公殉职的公职人员和刑具的数目。”
方青平小声说道。
他是向方源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