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而背上不必要的巨大风险。”
念及此处,封不觉伸了个懒腰,沉‘吟’一声:“呼……看起来,要离开这地方,只能靠自己了啊……”
…………
一个多小时后,午饭时间到了。
今天来送饭的人连话都没说,只是在外面用某种硬物(护工身上配有电击棍)敲了两下房‘门’,然后直接把餐盘从‘门’的下段挡板处塞了进来。
“啊……又到饭点儿了吗……”封不觉见状,一边念叨着,一边爬到了‘门’边,“平心而论,这儿的伙食倒还是可以的……”
他把餐盘拿到面前,纵览一番后,便开始制定进食攻略。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进食攻略”,其实就是――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怎么下饭、大概多久吃完之类的事儿。
一般来说,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的小孩,只要脑子不算太笨的……很容易会养成这么个习惯。
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条件,也没有“剩饭”或“挑食”的资本。
他们坐上饭桌的那一刻,通常在考虑的问题是――“我怎么才能用眼前这半块老‘肥’‘肉’和两口咸菜疙瘩把这一碗隔夜饭给干了,顺便还能让我的嘴和胃产生一种吃饱吃好了的错觉”。
而这……无疑是一‘门’学问;是一种“通过方式方法来提升生活质量”的技巧。
正所谓环境造就人,也就这么回事儿……
每个月拼死拼活、赚个两千多块工资的人在过日子;从来没上过班、但家里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两千多万的人也在过日子;这两种人的想法、习惯、眼界等等……自然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此,我们不讨论什么贵贱、善恶、对错、因果……就说“在有限的条件下节省成本、提升生活质量”这方面的学问,那肯定是前者掌握的更多。
像是租西装去面试、专挑上午时段买机票、将旧的生活用品二次利用,大晚上的再去超市买打折蔬菜之类的事儿……对前者来说是常识或者常事,但对后者来说就是不知道、或者没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