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七十四回 长春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等我回来再说。”

    “臣明白了,臣祝愿大王一帆风顺。”

    固穆学了一些汉人用的成语,就是为了拍马屁。

    杨承应笑纳了他的吉利话。

    几人沿着伊通河继续走,沿途一片荒芜。

    多好的土地啊,很合适用来招垦。

    “大王,恕臣多一句嘴,大王路上要小心啊。”

    固穆说道。

    “哦?这话从何说起?”杨承应道。

    “实不相瞒,臣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言论,都与大王有关。”

    “挑一两句说给我听听。”

    “有人说,大王这个王爵只是流爵,一世就完了,也有人说,大王不受朝廷待见……”

    “嘴长在人身上,他们怎么说我管不着,你怎么看呢?”

    “臣当然时刻追随在大王麾下,只是臣担心有人趁大王出巡,在路上生事。”

    “你的忠心,我都收到了。”杨承应道,“对此我早有防范,你尽管放心吧。”

    “臣当然放心,大王麾下兵强马壮,一定没有问题。”

    固穆小声道:“臣请大王留意,巴达礼的族弟噶尔珠塞特尔此人有反心,另外索伦部首领博木博果尔也想背叛大王。”

    “我都知道了,此后会妥善处理。”

    杨承应小声回应。

    固穆明智的选择住了嘴。

    有些话点到即止,没必要说的太透彻。

    他相信,作为大王肯定对这些事多少有所了解,这才带这么多人来说不定就是为了解决此事。

    用耳朵听,不如用眼睛看。

    直到亲眼看到杨承应带来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他才庆幸自己思想一直没动摇。

    在长春堡待了一天,杨承应旋即率领一千余士兵随他南下,前往珲春。

    剩下的,一边吃鲜鱼休整,一边保护从邓子村到伊屯门的路上运粮通道安全。

    勘测队留下来测量伊通河水文,获得更多的水文资料。

    崇祯八年二月下旬,崇祯收到了来自前线的奏疏。

    写奏疏的人,乃是新任剿贼督师杨嗣昌。

    杨嗣昌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找崇祯皇帝要一样东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