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风宴结束了。
回到书房,喝了点酒的杨承应,显得有些轻松。
和他一起来到书房,还有范文程等高层。
祖大寿不解:“区区小国国王,何必用这么大的礼节。再说,他们不老实,不打一顿已经不错,还盛情款待。”
杨承应笑而不语。
济尔哈朗建议道:“依属下看,不如顺势把李倧扣押,而后派兵攻灭李朝。”
他说这话其实不真心,而是在试探杨承应。
这些日子过去了,济尔哈朗依旧摸不准杨承应的脉。
杨承应依旧不说话。
范文程瞧出了所以然,说道:“大王如此安排,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请大王示下。”
“哈哈哈……范先生知道我。”
杨承应说道:“攻灭李朝容易,治理比较难。在还没有熟练掌握山区修铁路的技巧前,那样做只会给自己添大的麻烦。”
众人点了点头。
如果真的要攻灭李朝,杨承应会事先做好大量的准备,不会仓促出兵。
“其实,我请他来沈阳,大有深意。”
杨承应说道:“不管他怎么来,对于一国之尊来说,都能产生一种莫大的影响。”
“因为我不是大明,甚至在不分大臣眼中视为‘乱臣贼子’,他到我这里来,对他的权威是进一步的削弱。”
这才是杨承应的目标。
在已经形成国别意识的地区,灭国如温水煮青蛙,小火慢炖,直到收入囊中。
对于只有部落意识,还没有形成国家建构的地区,则大火收汁。
针对蒙古部落,和黑龙江一带的部落就要大火收汁。
对李朝则小火慢炖。
用力过猛,会消化不良。
“大王这样做,是极其正确的。”
宁完我说道:“李倧以功臣上位,做国王以来放纵功臣,纵容他们兼并土地、祸害百姓。”
对于李朝情况十分熟悉的宁完我,介绍道:“市井甚至在流传一句话:在廷权贵之臣与废朝(光海君)异者,只是面目耳!
李倧的统治已经出现巨大危机,上下离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