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夺取沈阳的时候,杨承应已经在琢磨改革。
毕竟想要全盘接收后金留下的果实,就得把后金国的旧臣全部吸纳到辽东镇。
就算没有被朝廷封王,这个事情也会干。
等范文程等人熟悉了情况,改革的事再被提上议事日程。
王府,书房。
“女真经过这些年的战争,损失虽大,人数初步统计,还有女真男丁3万余,汉军2万余。
还有科尔沁、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等早年依附于女真人的蒙古部落。
想要这些人有归属感,就得任用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一点一点的消化吸收。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杨承应面前坐着的,范文程、宁完我、祖大寿、刘兴祚等,都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有些话自然说得直一些。
“大王,臣以为当年为了掩人耳目的职务,都该重新修订。”
范文程抱拳说道:“遵循千百年来王朝政权的习惯,这样有利于维持统治,并进一步向外发展。”
这已经不是范文程第一次提出,把部分拗口的官职改一下。
而且不只是他,还有一部分从外地来做官,也强烈建议。
自华夏有信史以来,一些官名已经被深深植入了血脉之中,要是改了,反而很别扭。
杨承应见不少人点头,便道:“既然大家都有这个想法,我们一起议定官职名称。”
“但是……”杨承应话锋一转,“有些必须保留,甚至扩大。”
“请问是哪些职位?”范文程问。
“政事院和枢密院予以保留,御史院更名都察院,把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以上四个机构属于一个等级。”
杨承应接着说明了自己设立这些官职的初衷。
都察院监察百官,大理院负责审理刑事或民事案件。如有百姓对判罚不服,可到都察院申诉。
“法律该有谁制定?”
范文程顺势问道。
作为传统的士大夫,对于刑狱之事非常看重,这是教化百姓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由于我常年在外,决定把立法权交给廷议。廷议日期不做明确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廷议上,确定境内各项律法。”
杨承应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