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李定国,杨承应去巡抚衙门拜见杨嗣昌。
两人一见面就“互损”。
“堂堂蓟辽武经略,却跑到大同,是怕我把你的兵拐走吧。”
“哎,我对自己的兵很自信,是怕你不还我的钱。”
“我有那么龌龊吗?”
“你再有钱,也不可能私人养活宣大的边军。”
“我倒是愿意养这支骑兵第三团。”
“对不起,此物不出售。”
两人笑了起来。
杨嗣昌靠着这支军队,成功的解决了陕西的农民军。
杨承应也通过这一次远征,成功给农民军留下了不那么坏的印象。
双赢!
“论捞钱,你可真有办法。”
杨嗣昌话锋一转,“那些朝廷的勋贵,皇帝的亲眷。面对皇帝的摊牌推三阻四,面对你的勒索,却给的很爽快。”
“还是被你发现了。哎!我就知道杨大人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杨承应半开玩笑的说道。
杨嗣昌笑了:“我不是省油的灯,你就是?我很好奇,你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你学了,也想去勒索那些勋贵?”
“我哪敢啊,只是好奇罢了。”
“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互相嫌弃,可他们却离不开我。”
杨承应说道:“以前辽东还在大明手中,李朝使者走陆路向我大明纳贡称臣。
但随着建州的崛起,陆路走不通,海运逐渐兴盛起来。”
“旅顺港一直被你掌握着,你靠这个大赚特赚。”
杨嗣昌猜测道。
“这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让这些达官显贵的私船,顺利的到李朝、倭国。
现在还可以到琉球、吕宋岛,走海运到更远的国家。
你说,他们除了按例缴纳关税,是不是该额外给点保护费。”
杨承应笑着说道。
杨嗣昌点点头:“应该,应该。你哪是蓟辽武经略,完全是一个土匪头子嘛。”
“只能赚钱,我才不管头顶上有几顶你们扣给我的帽子。”
杨承应说道:“倒是你,该认真考虑一下,怎么把宣大治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