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是委婉的用语。
毕懋康真正意思是,杨承应麾下的精兵强将不少,为什么要女兵参与枪械制造。
“毕大人有所不知,我军中女兵都是巾帼不让须眉。”
杨承应笑道:“她们接受过十年的书本教育,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和战场观察,一般的兵都不是她们的对手。”
为了适应招兵和古代实际情况,杨承应的小学堂学制是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
六岁发蒙读书,十六岁出来,就是合格的人才。
如果,再读四年大学堂,刚好二十岁,到及冠之年。
很符合古人二十而冠的传统。
由夫子给他们戴冠,正式参加府职,就显得很神圣化。
人才投资,也是投资。
毕懋康有些吃惊。
徐光启却道:“自天启年间开始,杨承应已经在大力发展学堂,男女都有。”
毕懋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枪械改进,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文化。”
杨承应补充说明:“还要特别的细心,我想,没有谁比女兵做这事更合适。”
毕懋康笑道:“难怪你能干出这么多的大事,其来有自啊。”
“这里面也有一份徐老和毕老的功劳。”
杨承应说道:“毕老您编的书籍,我可是看了好几遍。”
大家哈哈大笑。
杨承应苦心研制的这杆枪,是十九世纪中期发明的,全名叫恩菲尔德p1853火帽击发步枪。
属于击发枪的典范之作。
用的子弹,是子弹历史中极具革命色彩的发明,名叫米尼弹。
火帽,击发药……都是划时代的作品。
但是想让它得以广泛装备军队,还得依靠强大的钢铁工业。
所以,杨承应把新枪的进一步研制,交给了徐光启和毕懋康,以及余素贞的女兵们。
他要全身心投入钢铁工业中。
但,在这之前,还得把基本的教给他们才行。
四天后,休息好的余素贞和女兵们,容光焕发。
“经略,女兵营五百一十七名女兵到齐,请经略吩咐。”
点名完毕,余素贞向杨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