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八十二回 找上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端起酒杯,竟然一口干了。

    喝完后,他长出了一口气:“真是好酒。”

    杨承应笑道:“这酒和你们喝的没办法相比,这是本地百姓酿的高粱酒。”

    “你们还有粮食酿酒?”杨嗣昌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你不会以为,我是让老百姓空手来的吧?”

    杨承应说道:“我给他们每户发了安家费,让他们把犄角旮旯的土地让出来,分给其他人。”

    杨嗣昌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老弟,我这次来,是向你取经来了。”杨嗣昌靠前一些,“老弟也知道我初任宣大、山西总督,那里烽烟四起。”

    说到这里,杨嗣昌把杨承应给他倒的酒一口闷了,随后说道:“我历来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足食然后足兵,保民方能荡寇。”

    这个主张听起来耳熟。

    话没错,就是执行的时候变了味。

    杨承应想到这里,喝了口酒,以免做出其他的动作,引起杨嗣昌的误会。

    “你来,是想请教我,如何治理地方?”

    看到杨嗣昌眼巴巴的盯着他,杨承应问道。

    杨嗣昌点头道:“是的。宣大还好,尤其是宣府。得益于你老兄的手段,没出啥事。”

    这是回敬杨承应见他时说的言论。

    京畿要地,被皇帝看管死死的。

    杨承应没有正当理由再迁徙人口,所以把注意打到了靠近京畿的宣府头上。

    他同意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往集宁和归化城做生意。又让他们带一部分愿意出塞讨生活的汉人百姓,前往集宁等地开垦。

    俺答汗时代的板升城——归化城,就是这么建造起来的。

    不止是俺答汗,在明万历年间,包括土蛮汗在内的蒙古贵族都是这么干的。

    杨承应这招叫聚沙成塔,是待在深宫的崇祯察觉不到的。

    但是,杨嗣昌去了之后发现了这点,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流民都出了塞,待在宣府的流民一少,秩序自然就好了。

    杨承应笑了:“老哥,你我也算是相处很久的。我想干什么,你是最清楚的。”

    “我懂,你这样干,还能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