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七十八回 要挖矿,先修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那比一般的钢铁硬得多。

    但是,从这里到瓦房子镇有七十多公里。

    只能分批前往,否则后勤供应不上。

    “虎大威!”

    杨承应喊道。

    “在。”虎大威出列。

    “你率一支精兵,保护茅先生先行。”

    “是。”虎大威退后。

    “猛如虎。”

    “在。”

    “你保护孙先生。”

    “是。”

    安排好外出技术员的安全工作,杨承应转头安排民生。

    “左大人,这里的民务就交给您啦。”杨承应说道。

    左应选抱拳道:“请经略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他以前负责铜矿开发。

    前不久,杨承应才把他从矿山调走,担任新六师的总参谋长。

    当过县令的左应选,对于安置百姓等行政工作,小菜一碟。

    “等我们把营寨建好,休息三日,就开始修路工作。”

    杨承应说道。

    他要修的可不是一般的路,而是近代意义上的公路。

    修路,杨承应有些经验。

    在金州通往归服堡的路就是他主持修的。

    不过,由于当时技术人员匮乏,修的路一言难尽。

    凡是在农村带过的人都知道,土路无论你一开始修的多么好,只要被雨淋过,就会变得坑坑洼洼。

    车辆碾压还会让路越陷越深。

    近代意义上的公路,则大不一样。

    它正式出现,是拿破仑时代的工程师特雷萨盖。

    英国在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奠定了近代公路的两条原则。

    一是,道路要依靠天然地基,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二是,路面要用有棱角的碎石,互相咬紧锁结成为整体,形成坚固的路面。

    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事,还要有工程设计的技巧。

    所以,杨承应把公路设计工作交给汤若望。

    先把通往锰矿的路修通,再修通往义县。

    从义县往东北发展,过大靖堡,抵达阜新露天煤矿区。

    一条完整的矿石产业链,就此形成。

    这也是杨承应当年为什么要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