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泽远恭敬的答道。
“好,带着侍卫随我到南门迎接这位贵客。”
杨承应笑道。
为了迎接这位贵客,杨承应身着朝廷赐的飞鱼服和仪仗,亲自出门迎接。
在明末,有大量的科学家隐藏在文人这个身份之下。
譬如茅元仪、孙元化都是如此。
请不来、已经担任南京通政使的毕懋康也是如此。
有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杨承应很乐于做一个“尊王”的大镇总兵。
并用这个名头,加上包括徐光启在内的朝中大臣的人情,请一些人来辽东。
譬如黄正宾。
这位大才,杨承应也是用重金加朝廷的名号请来辽东。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末大名鼎鼎的《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他是南昌奉新县人,举人出身。屡次参加会试不中,所以死了这条心,专心在家侍奉老母。
杨承应请徐光启出面,召他往辽东听用。
这位老兄,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来了。
金州南门外,侍卫肃穆,仪仗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见到不远处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峨冠博带,骑着马走来。
杨承应主动上前迎接:“大明武平侯,右都督兼提督辽东军务,驸马杨承应,见过宋先生。”
说罢,他深深作揖。
宋应星赶紧下马,作揖还礼:“末学拙才,不敢接受侯爷如此大礼。”
明代以文制武,武将在文官面前毫无地位可言。
但杨承应身为驸马,又是朝廷在东北的擎天一柱。
再加上,宋应星本人的思想与传统士大夫又有所不同。
因此,宋应星自然要客气许多。
“我也是一直盼着您能来,在此等候月余。”
杨承应说道:“孙督师催得我头疼,我都没有亲自前往前线指挥。”
“路途遥远,耽误了大事。”
宋应星一路上听说了北边打仗的事,心中顿时不安。
“没有,听闻山东一带正闹事。”
杨承应担心道:“我还怕您路上出事,这才派了侍卫前往,不想正好在旅顺港遇到了您。”
“哎!一言难尽啊。”宋应星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