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锦衣儒士躬身向杨承应深施一礼,恭敬地说道。
他流利的汉语,令帐中不少将领感到有些许意外。
“足下请起!”杨承应抬抬手,放缓声音问道:“不知足下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我大汗闻杨帅举兵犯我大金疆土,特派我来洽谈,请杨帅停止这一行为。”
希福说的理直气壮。
杨承应笑道:“你口中的‘大金疆土’从未被大明承认过,何来犯边一说?”
“可是贵国的辽东巡抚袁大人,已派李锁南为使者与我大金讲和。杨帅这么破坏和谈结果,是何道理!”
“不好意思,袁大人虽是辽东巡抚,但管不到我。我受登莱巡抚节制。另外,登莱巡抚上面还有蓟辽经略,经略上面还有蓟辽总督……”
“都说君子一诺千金,言而有信!难道你们明廷都是狡诈之徒吗?”
希福义正言辞的质问起来。
宁完我当即道:“抚顺之战时,公等趁着互市的时候搞偷袭,难道就是守信?”
“孙子有句话叫‘兵不厌诈’,行军打仗怎能和平日相提并论。”
希福立刻反驳。
“正是这话。兵不厌诈,你们用得,我们也用得。”
宁完我立刻怼他。
听到这里,杨承应已经琢磨透皇太极的想法。
不得不说,皇太极要比他的父亲狡诈多了。
换做是他父亲努尔哈赤,早提大兵来与金州军决一死战。
皇太极却没有,反而派了个使者前来,指责杨承应在破坏和谈。
他的用心很歹毒,如果杨承应遵守和谈,变相承认了“后金国”这回事。
如果杨承应不答应,这口黑锅就要盖在袁崇焕头上,皇太极既师出有名,又为以后的事做铺垫。
宁完我也觉察出来,看向杨承应。
杨承应沉吟片刻,便道:“回去告诉皇太极,李朝乃大明的附属国,决不允许尔等欺凌。如果他想继续攻打,那我只好继续北上。
皇太极打这一场仗,无非是为了两件事,一是粮食,二是立威。
我这么迁徙百姓,看谁顶得住。另外,阿敏真的会听皇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