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贸易。”
宁完我也笑了起来:“我们要主持这个公道。”
“正是。”杨承应郑重的点了点头。
一车车满载着蟒缎的马车,离开杨承应的兵营,运往停泊在海岸边的船上。
要说李适本人出身贵族,对于两班贵族没有那么多的仇恨,稍微敲出来点东西,就把他们轻轻放过。
结果不少人家藏着蟒缎和金银器皿,都被他们拿出来换了粮食。
杨承应甚至就近开了个炉子,把这些东西通通融了,铸成银子装载上船。
一转眼十余天过去了。
到了天启四年的三月十七日,李倧一行人终于返回都城汉城府。
除乱局平定之外,还有一大喜事等着他。
大明册封他的使臣到了,与册封使臣一起的还有李朝自己派往大明的使节团。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尽管刚刚经历一场大乱,李朝还是把册封大典举办的相当隆重。
繁文缛节一大堆,杨承应借口自己病了,没有出席。
次日,金瑬带着十三万两白银来见杨承应。
杨承应把其中的两万两给了王绍勋,奖励他这次的行动。
又过了一天,也就是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李倧在昌德宫仁政殿与杨承应见面。
虽是李朝大王,但作为大明的附属国,杨承应有大恩,李倧请杨承应坐主坐,自己居于客座。
金瑬等李朝大臣心里虽然不认可,却也不敢得罪杨承应。
杨承应的几千精兵还在城外。
然而,杨承应并没有坐主坐,而是请李倧坐主坐,自己坐客座。
有道是“远来是客”,对方又是一国之尊,太把他看扁,对以后不利。
这样一来,让第一次真正见到杨承应的李倧对他产生了好感,完全和印象中骄横跋扈的总兵无法划等号。
出席宴会的是李朝的重臣和杨承应带来的宁完我。
既然都不是外人,杨承应也就不客气了。
等酒过三巡,双方气氛到位后,他道:“我此来贵国,除了平定叛乱,还想借道前往对马岛。”
“借道一事好说,如果尊帅有需要,我国上下必当竭尽全力相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