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启三年的九月初八,
正是重阳节到来的前一天。
此时,杨承应还在迁徙百姓的途中。
第一批撤离的百姓都还没抵达镇虏城。
撤退这么慢,因为天公不作美,下了几场雨。
道路泥淋不堪,柴火也都是湿的。
迫不得已,全军上下都只能啃冷馒头,湿衣服穿在身上,靠体温把它烘干。
不少孩子衣不蔽体,杨承应只得把他们都集中起来,用不太湿润的柴,加火药,点燃烤火。
不少人跟着效仿,这才缓解了穿湿衣服的窘境。
皇宫内,宫中一干宫女太监也忙活开了。
要赐宴,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能不忙嘛。
朱徽娴所在宫殿,也是一样的安排。
按照重阳节的习俗,她给自己做了一个香袋,里面装上一些碎的茱萸,驱虫去湿。
“公主做的荷包真好看,手工比奴婢们都巧。”
春桃小嘴像抹了蜜,夸赞自家主子。
朱徽娴微微一笑:“就你们会说话,专挑好听的说。”
春桃笑道:“奴婢是真心瞧着觉得不错才夸的,如果公主绣的不好,叫奴婢夸,奴婢都没词儿呢。”
“真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朱徽娴微笑着说道。
主仆正互相打趣,却听春韵进来禀报,说皇帝和皇后来了。
吓得朱徽娴赶紧出门迎驾。
刚到门口,就见皇帝和皇后进来,慌忙跪地迎接。
皇后张嫣竟亲自将她扶起,“妹妹一家人,无须多礼。”
这位明艳照人、性格敦厚的嫂子,平日里对她多有照拂。
朱徽娴道:“家有家规,小妹岂敢轻忽。”
“一家人就别这么客套了。”朱由校道,“今日朕和皇后来皇妹这里讨一顿饭吃,明天虽是重阳节,却都是繁文缛节,没有今天这样自在。”
“岂敢,小妹一饮一食皆是陛下所赐。”
朱徽娴有些惶恐。
说着说着,三人进了里屋,围桌而坐。
朱徽娴不敢坐,是张嫣拉着她,她才肯入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