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回见徐光启。
“他们都走了?”徐光启问。
“回恩师,他们走了。”
孙元化恭敬的回答。
徐光启长吁了一口气,叹息道:“老夫这样做,到底是帮了大明还是害了大明。”
孙元化忙道:“绝对是帮了大明。将军对火器非常重视,正是可以施展老师教给我的一系列技术,将它发扬光大。”
“也许吧。”徐光启很不自信。
特别是他看到杨承应一系列“荒唐”的举动。
这时,茅元仪上前一步:“既然徐老已经想通暂时留下,末学也要告辞了。”
“你要去哪里?”徐光启一惊。
“末学本就是负责鸟铳的制作,不在新屯长待。如今事情已经暂时解决,末学也该回去监工。”
听到茅元仪这么说,徐光启才松了一口气。
他刚才会错意,以为茅元仪有事。
“一路上注意安全,过段时间还能再见。”徐光启温和地说道。
对于积极进取的晚辈,徐光启总是很温和。
“末学铭记在心,告辞。”
茅元仪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我送送你。”
孙元化跟着茅元仪一起离开。
本来还挺热闹的房间,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徐光启出了一会神,心里空落落的。
难道是因为自己老了吗?居然这么害怕分离。
他随手拿起杨承应编写的五年级数学教材,开始重新翻阅。
不带一丝丝的偏见,审视这部书里的内容。
与此同时,公孙晟点完了所有收粮官的名字。
出人意料的是,有个名叫“金瓜”的中年汉子迟到了。
此刻,他正跪在杨承应面前,等待处罚。
然而杨承应没有先问他,而是说起了收粮食的事。
“以后收粮的器具,由衙门统一发放。事后,统一收回。如果发现有改动,要立刻追查是谁改动。
如果是发放人自己,罪加一等。如果是收粮官,罪加三等。”
杨承应手一挥,数名亲卫将他从某个收粮官手里拿到的秤杆,以及装粮食的器具抬了上来。
除这一套之外,另外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