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君的统治下,虽然李尔瞻因杨承应的计策,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迅速失势,光海君的意志之下,总是游离于后金和大明之间。
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光海君派河瑞国等一行十二人持国书出使后金,一方面是想玩“平衡”之术,另一方面是想把姜弘立等拘留在后金的朝|鲜将领赎回来。
广宁,辽东经略衙门。
熊廷弼一脸严肃,倾听辽东巡按方震孺关于金州的事。
辽东巡抚王化贞阴沉着脸,陪坐在下首听着。
自辽阳之失,王化贞的气势已经大不如前,要不是杨承应的“盖州大捷”,他和熊廷弼都要坐罪下狱。
如今还能待在这里,真是运气。
不过,并不意味他感激杨承应,反而从方震孺的话里听出了对付杨承应的可能。
别忘了,熊经略可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物。
“这么说,你认为应该收回冒充‘李平胡’的罗三杰的兵权,改派其他人前往金州担任主将。”
熊廷弼捋了捋胡须,思索着问道。
方震孺想起茅元仪的话,犹豫了一下,说道:“经略执行三方布置的战略,金州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杨承应年纪轻轻,手握重兵,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金州投敌啊。”
自辽阳之战以来,以孙得功、鲍承先为首的将领投降了奴酋的不在少数。
在他们看来,杨承应年纪轻轻,最是血气方刚,如果受到刺激,搞不好会毫无心理压力的投敌。
王化贞道:“祖天寿就在金州,就算是没有杨承应,也可以用他。经略大人,既然要执行三方布置,就不能让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待在金州。”
“有道理……”
熊廷弼认可的点了点头。
光听方震孺说的这些事情,都可以感受到杨承应的桀骜不驯。
大明以文制武的传统,岂容破坏!
但是……
“金州卫战绩赫赫,如果毫无征兆就对付杨承应,似乎不妥。”
熊廷弼担忧的说道:“如果不妥善处理,很容易引起兵变。”
“这件事很容易,经略可以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他调离辽东。”
王化贞立刻提出了建议。
方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