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事后得知,儿子们聚会没叫上自己,放下手中的奏折,阴沉着脸,心中老大不痛快。然而,事到如今,他也拉不上脸自己前去,只得在心中暗自记上一笔。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诸位皇子感到阴风阵阵,头顶的‘天’动辄电闪雷鸣,就不是什么值得稀奇的事儿了。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承祜姑且算是得到了诸兄弟的认可(?),于是撩起袖子,打算继续开始“兄友弟恭”大业。
笑话,彼得大帝还在那边虎视眈眈呢,蒙古西藏那边也总是不安分,时不时就要闹点事情出来。至于嚷嚷着要“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军,什么天地会红花会……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自家总是搞内斗咋整?
再者说,继续这么争下去,败者自不必说,就是胜者,也必定背负杀父弑兄的骂名,何苦来哉?
在这样的情况下,承祜决定“分两步走”。
其一,先是把被圈禁的兄弟们放出来。该条目前来说,胤褆已经达成条件,剩下的就只有一个苦掰的拼命十三郎,还在养蜂道里熬着。
其二,继续利用各种“手段”给自家兄弟们做思想工作,顺便教训教训那些在一旁煽风点火的臣子。
承祜说:爷的弟弟也是你们能够带坏的吗?不知轻重!
然后,康熙那边的工作就更重要了。关于这一点,承祜左看右看,自觉他的分量不够,便想着等待外援。
不管怎么说,安分消停这是要双方的啊,弟弟们安分了,如果自家阿玛还在那儿穷折腾,饶是承祜也是无力回天。
这种事情,交给那些老得成了精,资历辈分又吓死人的祖宗们再合适不过(再最近的几次交谈中,承祜已经逐渐知晓了,原来在地府中,自家祖宗们也是抱成团的)。
然而当承祜在晚上见到福临的时候,刚对他提起这件事,福临就拍着他的肩,语重心长地说:“这种事儿,要自己亲自来做,才显诚心。再者,老祖宗们身子骨都不行了,你忍心让他们到处跑吗?”
= =|||承祜无语,外加无奈了。
好吧,一切都还得靠自己。承祜将拳头高举过头,轻轻握了握,明天还得加油!
然后,承祜看见胤礽从毓庆宫外进来,步履匆匆,面色不大好看,有些奇怪,便走上前问道:“保成,你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吗?”
见到承祜,胤礽微微收敛了一下面色,“无事,你不用担心。”说着轻轻地用手抚上承祜的脸蛋:“嗯,承祜最近好像又长高了些,看样子,得让内务府给你新做几套衣服了。不久便是春节了。”
此时此刻,天气很是干冷,承祜早早地便被裹成了一个团子,圆乎乎的,胤礽见了便心下喜爱,忍不住逮着承祜一个劲地捏,连带着心头的阴霾也骤然散去了不少。
承祜一面不断躲闪着胤礽的“袭击”,一面不满地抗议:“别捏了,我又不是团子。还有,保成,你既然知道我的身份,就该叫大哥!”
胤礽挑了挑眉,随意地道:“现在叫你大哥,这齿序可就乱了。所以,承祜,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么说着,顺手将承祜抱起,夹在胳膊底下,“这么冷的天,还站在外面做什么?”
“等你。”承祜挣扎了一下,嘟哝道:“不舒服。”
胤礽脚下一顿,“那应该怎么抱?”
……承祜|||:你放我下来,我自己走就是最好的了!
回了寝殿,承祜仍旧“虎视眈眈”地盯着胤礽,丝毫没有放弃“逼供”的打算。
“保成,你老实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如果你当我是你亲哥哥,就不要瞒着我,这对我没用!你应该知道,我是因为什么才会从……下面上来吧?”
胤礽犹豫了一下,声音陡然转冷,隐隐间带着些颤抖和不易察觉的动摇:“近日……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要与我会商,我忖测,他们该是为了……重大之事来寻我。”
说到“重大之事”几个字的时候,胤礽言辞暧昧,模糊不清,显然,他知道那些人来找他会是为了什么事,可恰恰,那些事又是说不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