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国槐郁郁葱葱,遮挡住了七月的烈日。
国文社的院内,办公楼的窗户没有一扇是关着的,今年燕京的夏天,热的出奇。
《当代》的第四期已经上市一个多星期了,读者来信和调查问卷陆续有了反馈。
“又是谈《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姚淑芝撕开一封读者来信,刚看了几秒钟便这样说道。
荣世辉感叹道:“石铁生这回出名了!”
姚淑芝将这封读者来信封好,编辑部到时候会转交给石铁生。
“上次这么多的来信还是陆遥的《人生》。”柳荫道。
姚淑芝道:“这回可没有《人生》夸张,但也相当多了,比平时多多了。”
她朝着林为民说道:“为民,你这回又抓到了一条大鱼!”
林为民抬起头,笑着说道:“什么叫大鱼?这是潜力作家,都是我们《当代》的宝贵财富。”
荣世辉调侃道:“瞧瞧为民这个觉悟,不愧是林主任。”
众人哈哈笑了起来。
《当代》编辑部的工作环境向来是轻松和谐的,包括那些给《当代》供稿的作者们来了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家坐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谈文学、谈理想、谈人生、谈哲学……
在这里,没有人会耻笑这些听起来玄而又玄的东西,反而会兴致勃勃的参与到其中。
柳荫突然问道:“为民,你看这期的《花城》了吗?”
《花城》创办于1979年4月,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双月刊,在八十年代与《当代》、《十月》等主流文学杂志并称为国内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
《花城》逢单月五日出刊,最近它的最新一期刊物刚出来。
“没有,怎么了?”
柳荫将一本摊开了的杂志递到他面前,“看看,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的获奖感言。瞧瞧人家,多会赶时髦!”
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
《花城》在国内的纯文学期刊当中的风格独树一帜,这种原因可以归结到它所在的城市身上,羊城的风气向来开放,在这个时代国内其他地方的人看来,羊城代表着一切和新潮相关的字眼。
大胆、开拓、冒险……
看看《花城》上面的栏目就能一窥其时其地的风气,“”、“电影文学”、“外国文学”、“诗歌”、“香江通讯”等等,透着一股与内地纯文学刊物完全不同的定位和风格。
在这一期的刊物上面,《花城》率先刊登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获奖感言。
林为民瞧了一眼杂志上的内容,面无表情,“感言也发?《花城》是组不来稿子了吗?要不我给他们推荐几篇作品吧。”
柳荫掩口笑道:“你这嘴比我还损!”
林为民摇摇头,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开眼开世界的人当中崇洋媚|外的人很多,林为民可以理解一个刊物刊登一些关于文学奖项的内容,但伱刊登一个获奖人的发言内容就有点离谱了,要不要干脆给他立个长生排位?
最关键的是,林为民对马尔克斯这个人是真的没有任何好感。
马尔克斯牛逼不牛逼?
牛逼!
无论是《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都是极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是大师级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当之无愧。
但林为民这人对于专业和人品分的很开,专业是专业,人品是人品。
1990年马尔克斯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大师来到中国,跟民|国时期的泰戈尔访华一样,受到了当时的官方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负责接待的人当中连钱钟书这样的前辈都有。
钱老请马尔克斯吃了燕京烤鸭,然后一起逛书店,他看到了书架上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盗版书籍。
马尔克斯气得发疯,公开辱骂在场的所有接待人员:“在座的各位都是盗版书贩子。”
并且放下狠话:“死后150年内,永远不会授权出版中文书。”
明明是某些盗版商违法乱纪的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