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大雪飞扬,太皇太后并未在天亮后醒来,她为大清奉献几乎一生,看到如今国泰民安,总算含着笑与世长辞。
在太皇太后去世的当天,玄烨虽然早有精神准备,可当事情真的到来时,他整个人都崩溃了,难以忍受,心里难受得死去活来,一连十余日,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以致吐血昏迷。
洛敏谨记她老人家的临终遗言,拼命撑住最后的力气,一心一意侍奉玄烨,帮他挺过去,也帮她自己挺过去!然而,当玄烨从昏迷中醒来,他便不顾一切要继续做昏迷前的那件事:违反大清后丧,皇帝例不可割辫的祖制,不遵皇祖母遗旨,不听皇太后劝告,毅然割辫!又拒绝文武大臣关于“我朝向日所行,年内丧事不令踰年”的奏告,决定将太皇太后的梓宫安放于慈宁宫内,于年后发引。[1]
于是康熙二十七年的新春佳节,因玄烨坚持于慈宁宫为太皇太后守丧,朝廷上下举哀,谁也没能过好这年伊始。
这天已经是正月十一了,二鼓以后,玄烨换了一身素色衣裳,小太监提灯,侍卫护从,由洛敏亲自扶着静悄悄地走向慈宁宫。玄烨想,最后一次找皇祖母单独说说话。寂寥寒夜,仿佛都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连风声都息了。满天星斗,又让他想起二十七年前,闪烁星夜,宫里也在举行一场隆重的丧事,只不过,那是在东边的承乾宫。
走近慈宁宫,便听得一片人声和哭声。玄烨与洛敏皆是一阵惊讶:这么晚了,是谁还在灵堂?
跨进正殿门,举目望去,原来是皇太后、皇后和妃嫔们在灵堂哭泣,她们也是来为太皇太后送行的。
玄烨和洛敏向皇太后请安,后妃们向皇上请安,礼毕,玄烨坐到皇太后左手下,洛敏站在一边,玄烨强笑着安慰道:“皇额娘不要悲伤太过,还是早些回宫歇息吧!”
皇太后自太皇太后辞世,亦是悲痛万分,昼夜守在太皇太后的梓宫前,不愿离去,玄烨知她圣躬素弱,而在尽心侍奉老祖宗时,慈颜瘦减,愈加羸弱,内心实有不忍。
尽管他因痛失祖母,悲伤过度而几近崩溃,却依然洞察敏锐,这种超乎寻常的理智与细腻情感,再一次令人潸然泪下。
在太皇太后即将离宫之时,皇太后的哀痛陡然变得异常强烈,她神色惨然,声调呜咽地对玄烨说:“老祖宗为大清而生,又为大清而去,她老人家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代英主,又得皇儿此般孝孙,她便也能含笑九泉……老祖宗待我如亲生女儿,我却曾有不孝之举,我……”说到这里,她竟是泣不成声了。玄烨低头无语,皇后和妃嫔们的哭声更恸了。
她们只管哭,也许不是为悲痛,但也实在难过,因为她们的皇上难过,她们也要跟着难过。
玄烨厌烦地挥挥手:“你们都回去吧!全都回宫去吧!不要在这里加重皇太后的伤心了!”
见皇上发话了,后妃们只好识趣地退出去了,临走时,还不忘怨恨地瞅一眼站在玄烨边上默不作声低着头的洛敏。随后,玄烨请皇太后止哀回宫,皇太后疑虑地看看他俩,玄烨苦笑道:“皇额娘请放宽心,儿子会克制自己。”
皇太后点点头,终也走了,剩下他和洛敏对着灵柩。小太监捧来金炉,玄烨便面对灵堂,拿起他亲笔写的祭文,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开始还想硬撑着朗朗而读,后来泪随语出,终于抑制不住,读到后来,声音嘶哑,泪湿胸襟,几乎不能完篇。
洛敏经特许,跪在他边上,与他一并诵读祭文,这是连皇后也没有的待遇,她用力按住他的手臂,鼓励他念完。
小太监亦是流着泪举着火,洛敏握着玄烨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