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宴昕早早的就起床了,给父母送过早饭后就领着小弟小妹就出了门去街里溜达去了。他这可不是普通的溜达,说白了是去踩点儿,文雅点的就是市场调研,自从多了二十多年的记忆,他就感觉他好像与这社会脱节了。所以要想摆摊儿卖水果,先得把镇里的情况掌握了。
八十年代末的小镇子还是像村子一样,全镇没有一个二节的楼房,就是砖平房都很少见,随处可见的都是土坯房。小镇的规模很小,从东到西一条街,一个卖百货用品的供销社,一个凭粮票购买的粮油店,两个学校,小学和初中,一个派出所,两家卫生所(其中一家是苏宴昕的姑姑家,不过苏家人打针买药都去另一家,因为苏宴昕有病的这一年,在姑姑家钱没少花一分不说,而且到头来人家还觉得吃亏了,到处说嘴。都是一样花钱,去谁家还不是一样?)。
集市位于小镇子的中间,所谓的集市,就是在一块空地上,大家伙儿摆个摊子卖些特产,规模并不是很大,因为大多数东西还是得凭借着粮票购买,因此,在这集市上卖的大多数都是农家自产的农产品。
苏宴昕溜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到车站去摆摊,哪儿的人流量比较大,而且也比较安全些,毕竟在集市上的话,不久就会传到苏爸爸苏妈妈耳朵里。
第二天苏宴昕家里收拾妥当后便带着两个小包子,把家里爸爸自己编织的两个柳条背篓放到人力三轮车上(人力三轮车,也叫倒骑驴,是用自行车改装的!),锁好门,推着两个小孩两个背篓直奔车站而去。车站离家里不算近,他家在镇西,而车站在镇东,走到车站需要半个小时。他以前还和苏妈妈在这里卖过鸡蛋呢。
说是车站,其实也就是小镇通往县里和市里的必经之路。大家伙都来这里坐车出远门。现在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秋忙结束了,所以人来人往的还不少,毕竟小镇周围还有十五个村子呢。车站边上卖东西的还挺多,大多是一些山货特产。
这个时代的摆摊还不时兴交钱上税,所以摆摊的也就没个固定的位置,先到的先挑,因为苏宴昕来得早,还没来几个人,但不想太出彩的他只是找了个中间靠后的位置,把背篓拿下来放到地上,拿出三个从自家带来的小木凳,让小弟和小妹先坐下,把车子放到了身后。然后装作检查东西一样,只带了了两个背篓,因此只拿出来苹果和桃子两样,取出来放到背篓里,这红彤彤的苹果和粉灵灵的桃子一拿出来顿时一阵浓郁的果香四溢开来,比作任何广告都好用。
苏宴昕拿出来一个苹果切开递给正在好奇的东张西望小弟小妹,然后便教他们背唐诗。
……
不一会儿,苏宴昕现在是万分后悔选了这么个地方,右边一个卖鱼的,还是卖活鱼的,鱼一翻身效仿鲤鱼跃龙门苏家三兄弟便被喷一身水,右边一个卖公鸡的,公鸡一扑棱,鸡毛满天飞。他带着两个弟妹迅速的往前移了两步,躲开鱼毛暗器的又一轮袭击。
旁边卖鱼的大娘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和苏宴昕话起了家常,“小伙子,你家大人怎么还没来啊?”
苏宴昕知道什么样子最讨大人喜欢,特别是妈妈级的,于是边乖巧地答道,“我妈今天有点是没来!”
“那你妈没来,这水果谁卖呀?你能买吗?”
苏宴昕道,“我卖啊,我认称的。”
大娘很惊讶,“你还小哩,你家大人也放心?那你会算账吗?”因为苏宴昕长得瘦小,看上去就像七八岁的小孩。
苏宴昕心中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就是不是重生的,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好不好,就是再笨加减法还是会算的,“我会算账,我已经快小学毕业了!”跳级过后就快了。
大娘很惊讶,“都这么大了,我还为你没上学呢!”
苏宴昕拿手绢给小弟小妹擦擦嘴,“我就是长的小!你看我家三妹和四弟都这么大了!”他又没有说谎,只是隐瞒一部分而已!至于人家会不会误会他是老大的问题,苏宴昕表示很无辜,他管不了别人怎么想不是!
“小孩这果子你家在哪上的?我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大的苹果和桃子呢?”
苏宴昕把早就想好的说辞说了一遍,“是我家亲戚自己家种的,他家的果树是新品种,在科研所卖的果树苗,这些又大又甜的水果原本都是卖到大城市的,家里剩下没多少了,就给我点零花钱让我帮着卖。”
“啧啧,你瞧瞧,人家这孩子多好,这么小就能自己赚钱了。”大娘咂咂嘴,很羡慕,“这俩小的是一对双吧,有五岁吗?这么聪明都会背诗啦!”刚才俩小孩背诗他是听见了的。你说人家这孩子怎么养的,咋就这么聪明懂事呢?什么时候自家泼猴也能让他省点心就谢天谢地了!
苏宴昕一边笑眯眯地谦虚道,“哪里哪里!就会背几首。”心中则是得意的尾巴都要敲起来了!而此时的苏家两个小盆友拿着哥哥给的苹果吃得正欢实呢,对于自己被夸奖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