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中央武学
九月乙卯,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丙辰,重建中央武学,以户部侍郎、参知枢密杨翼为武学谕。――《宋史.本纪十七》
事实证明,杨翼这段时间的游说还是起到了作用,特别是在京中的局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的背景下。在蔡确被贬新州时,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三奸”。
由于新旧党之间的战斗在目前的状况下呈现出一面倒的形势,这使得蔡汴等依然留在朝中蛰伏的新党骨干,对杨翼改革军队的做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在目前的情况下依然高举改革大旗的杨翼,宛如一颗正在升起的明星,自然要全力支持。
而旧党这边实际上并不团结,以刘挚为首的洛派和以苏轼为首的蜀派,因为形势上的一片大好,而开始相互追逐起权利来,杨翼和苏家兄弟的关系路人皆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杨翼推行自己计划的所有的阻力都来自刘挚一系。
此外,在朝会前的最后一天,杨翼找到了易随风,并且告诉易随风,只要自己的计划通得过,不但可以给易随风在国防大学里一个带兵演练的机会,甚至因为参谋省没有任何兵权,易随风将来也有可能进入其中为战事出谋划策。果不其然,柴家立刻向皇室提出支持杨翼的计划。
当然,最关键的支持还在于皇室内部,赵煦在张择端的鼓动下,在集英殿当着众侍读的面,向高太后问了一个问题,这直接促使了高太后下定了决心。
“娘娘,朕最近听范卿家说,韩缜和韩维都是三奸。”赵煦说这个话的时候有点紧张,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向太后提到新旧党的问题:“韩维却是三贤之一,这三人都是血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高太后这个时候还意识不到孙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党派观念,只把这当成一种少年的好奇:“官家对这事感兴趣?嗯,依哀家看来,搞变法祸国殃民不得人心,故为奸,反之则贤!”
“朕问的是,比如韩缜,长期执掌枢密院,各地将领多半出于他的门下,军队也在搞变法吗?那么章淳也做过枢密使,是不是也和韩缜一样呢?”
高太后愣住,军队?军队和变法当然没关系,变法变的无非是财税农工,不过例如保甲法和保马法,也多少跟军事擦点边,不过目前朝局动荡,军队似乎也很有必要清洗一下,这些人毕竟都受过韩缜和章淳的提拔啊!
以上这些加起来,使得杨翼在朝会上提出自己计划时,取得了压倒性的力量。特别是国防大学的计划基本没有引起任何争议,因为高太后亲自说明,所谓国防大学也只是把旧武学提高一点,加入对在职将领的教育。其实大宋朝早就有武学,第一次设立的时间是庆历三年,但这个武学只存在了不足百天,原因是武人地位低下,无人愿意入学。到了熙宁五年朝廷又一次复置武学,学习期限三年,食宿由国家供给,武学生需两名中高级官员做保,并经考试合格入学,但搞来搞去也只有一百多人的规模,基本没有对整个国家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无论哪一派的朝臣,对于高太后支持这件事情,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只是把所谓“国防大学”几个字改成了“中央武学”而已。
但是关于参谋省的计划就遇到了点波折。
崇政殿
吕大防和刘挚认为设立参谋省纯属于多余,在他们看来有了兵部和枢密院两个军事机构本来就有点混乱,现在又搞出个参谋省当然就会更加职责不清。而且“省”这样的一个机关岂非能和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并立?这样一来就涉及到官制改革,一旦什么事情涉及到官制改革,就会引起更多的人想到元丰改制,想到元丰党人。所以在这个计划上,朝会陷入了僵局。
“娘娘!”皇帝赵煦很少在朝会上说话,但中央武学的成功通过使他决定再帮杨翼一把:“朕以为,杨爱卿的计划可行,昔日先帝讨夏,殿中群臣居然无策可上,有这个参谋机构,专职建言,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